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 > 第202章 朝堂争议风波恶,白身挂帅惊天下

第202章 朝堂争议风波恶,白身挂帅惊天下(1 / 2)

萧辰接掌帅印,决心已定,动作迅如雷霆。

然而,他这“征北大元帅”的椅子尚未坐热,甚至调兵遣将的令箭还未完全发出,朝堂之上蓄积的暗流与阻力,便已如同闻腥而动的鲨鱼,汹涌扑来。

首先发难的,正是以安国公为首的一干保守派老臣。

安国公,须发皆白,年过花甲,乃是三朝元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在军中亦有一定影响力。

他向来以“稳重”、“老成谋国”自居,对萧辰这等凭借军功和“奇技淫巧”迅速崛起的年轻勋贵,本就心存芥蒂,更视其“以工代赈”、“新式军械”等举措为离经叛道。

次日,关于具体兵力调配、粮草辎重筹措的朝会上,安国公手持玉笏,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忧国”之情:

“陛下!老臣以为,萧元帅挂帅北征,事关国运,需从长计议,慎之又慎!”

他目光扫过萧辰,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萧元帅虽于北境、西域立有殊功,然毕竟年未及而立,资历尚浅!

北狄此次南侵,势大凶猛,统帅拓跋雄更是老谋深算之辈!

岂能以此国运相托于一黄口孺子之手?此非儿戏乎?”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不少附和之声。

“安国公所言极是!萧元帅年轻气盛,若贸然浪战,恐损兵折将,动摇国本啊!”

“是啊陛下,北狄五十万狼骑,岂是易与之辈?

不若选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成之将为主帅,萧元帅为副,方为稳妥!”

“听闻萧元帅昨日方接帅印,今日便要轻骑赴任?此等仓促,岂是统帅之道?

粮草、军械、民夫,皆未齐备,如何出征?”

言语如刀,刀刀指向萧辰的“年轻”、“资浅”、“仓促”,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他挂帅的合理性,甚至隐隐暗示女帝的决定过于草率。

凤倾凰端坐龙椅,凤眸含威,并未立刻开口。

她深知这些老臣的能量,强行压制并非上策,她需要萧辰自己展现出足以服众的能力。

萧辰立于武将班列之首,面对这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攻讦,面色依旧平静。

他知道,光是表决心无用,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堵住这些人的嘴。

他踏步出列,对着安国公微微拱手,语气不卑不亢:“安国公忧心国事,晚辈感佩。

然,兵贵神速,北地危如累卵,朔风城旦夕可破,若等一切‘稳妥’,恐届时只能为朔风城数万军民收尸,坐视北狄铁骑饮马黄河了!”

他目光转向兵部尚书:“李大人,敢问北狄狼骑,其作战最倚重为何?”

兵部尚书一愣,下意识答道:“自是其来去如风的骑兵,尤其是作为先锋的精锐‘金狼卫’。”

“不错。”

萧辰点头,随即看向众人,声音清朗,“那么,诸位可知,北狄骑兵虽勇,然其长途奔袭,最惧何种地形?

其粮草补给,主要依靠何为?

拓跋雄用兵,喜用奇袭,然其每次奇袭之前,必有征兆,诸位可知这征兆通常为何?”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问得众人有些发懵。

这些都是极其专业的军事问题,非久经沙场、并对北狄有深入研究之人,难以回答。

萧辰不等他们回答,体内帝经悄然运转,并非用于战斗,而是将其对天地气机、万物规律的感知力,运用到对军事行为的推演之中。

他结合青凤情报中关于北狄历年寇边的记录、缴获的北狄物资信息、乃至对草原地理气候的了解,开始条分缕析:

“北狄骑兵倚仗机动,然其战马需大量草料,尤其在初春,草原青黄不接之时,其大规模行军,必携大量牛羊随军,或依赖于劫掠。

故,其进军路线,往往围绕水源与草场,且其后勤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

“拓跋雄善用奇兵,然观其破苍狼、断刃二关,皆是用险!

用险者,必求速胜,最忌拖延!

其军看似势大,实则如同一根绷紧的弦,久攻朔风不下,其内部必生焦躁!

且其连战连胜,骄横之气已生,此正是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