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74章 西南叛乱

第374章 西南叛乱(2 / 2)

“陛下,臣举荐一人——秦良玉!”孙传庭声音铿锵,“石柱宣慰使秦良玉,虽是女流,但忠勇冠绝三军,其麾下‘白杆兵’悍不畏死,最擅山地奔袭!请陛下下旨,令秦良玉率其白杆兵,并抽调部分京营山地侦察精锐,携带最新式的迅雷铳(燧发枪的崇祯定名)和轻型火炮,组成一支‘快速反应旅’。”

他手指猛地向地图上一戳,点向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不从东、北两面强攻,而是借道云南,出奇兵,直插叛军老巢——水西!打蛇打七寸!只要端掉其根本之地,安邦彦前线大军必军心溃散,届时我军正面主力再全力压上,可收奇效!”

“好一个‘中心开花’!”崇祯眼中爆出精光,孙传庭的战术,暗合他记忆中近现代战争的精髓,“准奏!就依此计!朕封你为‘总督云、贵、川、湖广军务兼理粮饷’,赐尚方宝剑,西南军政一切事宜,皆由你临机独断,先斩后奏!”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但传庭,你要记住,平叛,不仅要靠刀剑,更要靠人心。朕给你一道密旨:剿抚并用!对于被裹挟的土民,若能弃暗投明,一概不究,并发放路费,遣散归农。对于顽抗到底的首恶,尤其是安邦彦及其核心党羽,绝不姑息,务必全歼,以儆效尤!战后,朕要在水西,设立第一个完整的‘流官治理区’!要让天下人看看,对抗朝廷新政,是什么下场!”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孙传庭单膝跪地,声音坚定如铁。

就在孙传庭点齐兵马、筹备粮草,准备离京之际,朝堂之上,一股暗流也开始涌动。以首辅温体仁为首的一些官员,再次上疏,言辞恳切中带着不易察觉的陷阱。

“陛下,西南蛮荒之地,土司羁縻已久,骤然改制,方激此变。今虽遣良将精兵,然战端一开,生灵涂炭,恐非国家之福。不若……暂缓‘改土归流’,遣使招抚,许其世守故土,或可兵不血刃……”温体仁一副老成谋国的姿态。

崇祯坐在龙椅上,冷冷地看着他表演。他深知,温体仁等人未必真心同情土司,而是担心孙传庭借此军功威望更盛,也恐惧“改土归流”一旦成功,下一步就会触及他们背后江南士绅的根本利益——土地。

“温先生是让朕,向叛乱妥协吗?”崇祯的声音不高,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骤降,“今日安邦彦反了,朕妥协了,明日是不是李邦彦、张邦彦也可以反?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意已决,西南之事,非仅平叛,更是立威!立我大明新政之威,立朝廷法度之威!再有言招抚姑息者,视同附逆!”

一番话,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将所有的杂音彻底压了下去。温体仁等人面色惨白,喏喏而退。

半个月后,北京德胜门外,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五千精锐已然集结完毕,其中两千是秦良玉带来的白杆兵,他们身着独特的棉甲,手持丈余长的白杆长枪,枪头雪亮,眼神锐利如鹰,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另外三千,则是从京营和九边抽调的山地战好手,装备着最新的燧发枪和轻型野战炮。

崇祯亲自为孙传庭和秦良玉饯行。他端起一碗御酒,朗声道:“孙爱卿,秦老夫人,西南的江山社稷,朕就托付给你们了!望你们旗开得胜,早日荡平妖氛,还西南一个朗朗乾坤!”

“陛下放心!老身(末将)在,西南必安!”秦良玉虽年过半百,但声音洪亮,英气不减当年。孙传庭则重重一抱拳,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军开拔,烟尘滚滚,向着遥远的西南而去。崇祯站在高高的箭楼上,目送着军队消失在视线尽头。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征服,更是一场关于帝国未来走向的决战。赢了,新政将势不可挡;输了,则可能满盘皆输。

他抬头望向西南方的天空,那里云层厚重,仿佛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

“山雨欲来风满楼……传庭,良玉,看你们的了。”他低声自语,拳头悄然握紧。这场由他亲手推动的改革所引发的阵痛,必须用铁与血来洗礼。帝国的獠牙,已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中,悄然露出锋锐的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