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72章 南洋种植园

第372章 南洋种植园(1 / 2)

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洋种植园——糖与血泪

崇祯9年秋,紫禁城。

自北疆传来捷报,皇太极殒命于林海雪原,帝国的威望如日中天。京师内外,万民欢腾,处处洋溢着盛世将至的喜悦。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于御书房,手中却捧着一份来自南洋的奏报,脸色阴沉得如同窗外铅灰色的天穹。

这份奏报,是皇商领袖、现任市舶司司正沈廷扬呈递的,内容却与喜报截然相反。它详细描述了大明在南洋的种植园,尤其是在苏门答腊和爪哇两地,那蒸蒸日上的繁荣背后,所隐藏的令人发指的罪恶。

“糖与血泪……”崇祯低声念着奏报的标题,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这几个字像一根根毒刺,扎进他的心里。他设想的帝国扩张,是开海兴贸,是文明传播,是万国来朝的恢弘气象。他从未想过,这帝国的第一枚海外果实,竟是用如此野蛮的方式催生出来的。

奏报中,沈廷扬的语气带着一丝愧疚与不安。他本是海商出身,信奉的是丛林法则,最初在南洋建立种植园,也只是为了快速攫取利润,填补帝国扩张所需的巨额资金缺口。他写道:“臣本以为,以我大明天威,开埠设园,与当地土人交易,不过是寻常事。然,臣失察矣。为求速效,臣麾下商贾,多采‘猪仔’之法,于闽粤沿海,诱骗绑架贫苦流民,远贩南洋,充为种植园奴。其状之惨,不忍卒睹……”

崇祯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奏报里描绘的画面:茫茫大海之上,拥挤不堪的奴隶船,如同漂浮的棺材。那些被强行掳走的百姓,在暗无天日的船舱里,死亡率高达三成。侥幸抵达南洋者,便被烙上印记,如同牲畜般贩卖给种植园主。

而在那片炽热的土地上,是另一番人间地狱。种植园连绵不绝,整齐划一的甘蔗田一眼望不到边。黑皮肤的土着和被贩卖来的华人“猪仔”们在监工的皮鞭与枪口下,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稍有不从,便遭毒打。疾病与死亡,如同跗骨之蛆,时刻伴随着他们。奏报中甚至提到,一些种植园的死亡率,每年都维持在惊人的两成以上。

“此非王道,近乎海盗!”崇祯猛地将奏折合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他可以容忍战争的血腥,那是保家卫国的无奈;他也可以接受商人的逐利,那是驱动经济的引擎。但他绝不能容忍,将活生生的人变成没有尊严的数字和可以随意消耗的工具!

这与他“经世致用,富国强民”的理想背道而驰。他所追求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秩序井然、人人有其尊严的新帝国,而不是一个靠着吮吸底层血泪来粉饰繁华的暴政机器。

恰在此时,郑芝龙的长子,郑鸿逵,前来觐见。郑鸿逵此次入京,名义上是述职,实则也带来了关于南洋贸易的第一手消息。他为人豪爽,与崇祯关系尚可,此刻却也是一脸凝重。

“皇上,臣听闻,您在为南洋种植园之事烦心?”郑鸿逵开门见山,他不像他父亲那般善于揣摩圣意,说话直来直去。

崇祯看着这位桀骜不驯的藩王之子,沉声道:“鸿逵,你父经营南洋,朕给你几分薄面。但朕丑话说在前面,若让朕知道,郑家的船队也参与了这种罪恶勾当,朕……绝不轻饶!”

郑鸿逵闻言,浑身一震,连忙跪倒在地:“皇上明鉴!臣代父亲起誓,郑家虽在南洋行事不免霸道,但绝无此等贩卖人口的肮脏勾当!儿臣这次来,正是想向皇上请罪,并请皇上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