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人……” 徐光启抚着长须,眉头紧锁,“臣曾在西洋典籍中略有记载,其国在极北苦寒之地,民风彪悍,笃信东正教,野心勃勃。臣当时只当是海外奇谈,不想竟已逼近我大明门户!此事,当以安抚为主,还是以武力震慑?”
孙元化立刻接口道:“徐阁老,恕末将直言,对付豺狼,唯有亮出獠牙!罗刹人此次深入我境,绝非偶然探险。臣已派出斥候,查明他们并非小股流寇,而是有组织的武装侦察队,目标直指我黑龙江流域的富饶土地与矿产资源。他们已在那里绘制地图,标记矿山,甚至试图与当地部落联络,其心可诛!”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末将以为,必须立刻动用武力,给予迎头痛击!我新式火器营正好拿来试刀!要让罗刹人知道,侵犯大明国土,便是自寻死路!”
“元化将军说的是。” 宋应星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道,“臣也认为,单纯的安抚已无用处。罗刹人深受蒙古和波兰影响,信奉实力至上。我们必须在军事上展现出绝对的优势,方能遏制其野心。臣已命工匠,根据缴获的罗刹火器样本,连夜研究其构造,并改进我们的步枪与火炮,务必在技术上再次拉开差距。”
崇祯静静地听着,手指在御案上有节奏地敲击着。他知道,这是一个关键的抉择。是本着“怀柔远人”的祖训,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还是以他一贯的雷霆风格,直接用铁与血来划定国界?
“外交渠道,不能断。” 崇祯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朕会下旨,通过理藩院,向罗刹国递交国书,严正抗议其入侵行为,要求其立刻撤出所有武装人员,并永不越界。这是礼数,也是给天下人看,我大明乃是仁义之邦。”
他话锋一转,眼中寒光一闪:“但是,外交的后面,必须跟着刀子!孙元化。”
“末将在!” 孙元化猛地抬头。
“朕给你三个任务。” 崇祯的命令清晰而果断,“第一,派你麾下最得力的将领,率三千‘神机新军’,携带一百门‘崇祯三式’加农炮,即刻北上。朕不要活口,朕要他们把罗刹人的据点,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第二,” 他看向李若琏,“朕命你亲自率领一支精干的锦衣卫别动队,伪装成商队或猎人,潜入罗刹人活动的区域。朕要知道他们的兵力部署、后续计划,以及……他们与哪些蒙古部落勾结。朕要掌握他们的全部情报!”
“第三,” 他看向宋应星,“朕命你,整合格物院与工部的力量,不计成本,以最快速度,研发出一种能在一里之外精准杀伤敌方人员的武器。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火药抛射、机簧驱动,哪怕是用魔法,朕也要它出现在北疆的战场上!”
一连串的命令,清晰、冷酷、不容置疑。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边境冲突,而是帝国战略层面的一次亮剑!
徐光启闻言,长叹一声,不再言语。他知道,皇帝已经做出了决断。这既是武力威慑,也是一种战略试探。他要看看,这个新兴的、看似野蛮的罗刹帝国,究竟有多大的牙口,敢不敢与大明这只巨龙,硬碰硬。
孙元化和李若琏则热血沸腾。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太久了!自新军成立以来,除了平定内部的叛乱,他们一直在渴望着一场真正能检验实力的大战。罗刹人,送上门来了!
宋应星更是眼中放光。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更是一场技术的竞赛,一个将他的智慧与帝国工业实力推向新高度的舞台!
……
数日后,北疆的寒风中,一支支插着龙旗的军队,如同沉默的钢铁巨兽,开始向黑龙江上游集结。同时,一队队穿着各色皮袄、伪装成猎人的锦衣卫,也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茫茫的林海雪原之中。
一场发生在冰天雪地中的无声较量,已然拉开了序幕。崇祯站在紫禁之巅,遥望着遥远的北方,仿佛能看到那片洁白的雪原上,即将燃起的熊熊战火。
罗刹人,欢迎来到大明的世界。这里的规矩,由朕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