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扬一身锦袍,满面红光,大步流星地走来。他身后跟着几位衣着华贵的商人,皆是东南有名的海商。崇祯的“御驾亲临”,对他们而言不啻于最大的恩宠与商机。
“沈卿,不必多礼。”崇祯转过身,脸上笑容温和,“朕来,是为南洋水师的事。听说你刚从南洋回来?那边情形如何?”
沈廷扬连忙躬身,眼中精光一闪:“回陛下!臣刚从吕宋、马尼拉一带回来。大明水师收复台湾、威震南洋的消息,早已传遍!当地土着、华商无不欢欣鼓舞!只是……”他话锋微转,面露愁容,“荷兰人虽暂避锋芒,但其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雅加达)根基深厚,兵力雄厚。西班牙人更是龟缩在吕宋,日夜警惕。臣恐……”
“恐他们暗中勾结,卷土重来?”崇祯替他说完,语气平淡。
“陛下圣明!”沈廷扬一拍大腿,“臣正是此意!南洋水师若不常驻,只怕番夷贼心不死,待我大明注意力稍转,又会故态复萌!陛下组建常驻舰队之策,高瞻远瞩,实乃安南洋万世之基啊!”
他这番话,既捧了皇帝,又点出了关键。崇祯满意地点点头:“沈卿能看清大势,甚好。朕正欲命李爱卿与你同去福建,与郑芝龙及地方商议舰队组建事宜。你身为市舶司主管,熟悉商情海务,正好襄助李卿。”
沈廷扬闻言,脸上笑容不变,心中却是一凛。与李若琏这位皇帝鹰犬合作?还要去福建面对郑芝龙那只更难缠的海上老虎?这差事,肥是肥了,可风险也忒大。他连忙应道:“能为陛下分忧,臣万死不辞!只是……”他搓着手,一副为难道,“组建舰队,耗费靡巨。船政局新建,工匠、物料、钱粮,处处都需要海量的银子。市舶司虽有些许盈余,恐怕……”
崇祯淡淡道:“钱的问题,朕自有安排。朕已命户部设立‘南洋经略专项银库’,首批拨银一百万两。后续开销,你与李若琏、福建巡抚会商后报上来。朕只看结果。”
一百万两!沈廷扬心中狂跳。这简直是倾尽福建一省数年赋税的巨款!皇帝为了这支舰队,当真是下了血本!他心中的顾虑消散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兴奋和……一丝隐秘的贪婪。如此庞大的舰队,如此巨额的投入,未来南洋贸易的蛋糕,自己这块份额也必定水涨船高吧?他连忙躬身:“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重托!保证让陛下的舰队,成为南洋最耀眼的明珠!”
崇祯瞥了他一眼,那眼神似笑非笑,仿佛看穿了他心底的念头。崇祯不再多言,目光重新投向翻滚的海浪。他解下玄狐大氅,递给身旁的太监,只着常服,凭栏而立。
“李卿,”崇祯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告诉郑芝龙,朕给他两个选择。一,出人出船,真心实意编入大明水师序列,共享荣华富贵,荫庇子孙。二,朕不介意学学当年的郑和,亲自‘拜访’一下他安平堡的宝号,看看他这些年攒了多少‘孝敬’朝廷的宝贝。”他顿了顿,补充道,“顺便,‘请教’一下他为何总对朝廷的旨意阳奉阴违。”
冰冷的话语,透过海风,清晰地飘入李若琏耳中。李若琏心中一凛,知道皇帝这是下了最后通牒。郑芝龙若再耍花样,迎接他的将是雷霆之怒。他躬身领命:“臣,定将陛下天威,带到闽海!”
崇祯不再回头,只是望着那片无垠的蔚蓝。那里,是祖先荣耀的起点,也是未来帝国扩张的方向。一支常驻南洋的舰队,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更是为了将大明的影响力,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广阔的海洋之上。京沈铁路连接的是帝国的腹地,而南洋舰队,将撑起帝国的海疆!
“星辰大海……”崇祯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铁路的汽笛刚刚响彻北国,舰队的风帆,也即将劈开南洋的巨浪。他的帝国,这只沉睡的巨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睁开双眼,舒展筋骨,准备搅动这风云激荡的时代!
海鸥的鸣叫声尖锐地划破长空,仿佛是对这片即将被铁蹄与风帆重新丈量的土地发出的预警。而在紫禁之巅,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眸,正遥望着东南方,静静等待着那支承载着帝国新梦想的舰队,扬帆起航。(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