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61章 西南土司改制

第361章 西南土司改制(1 / 2)

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南土司改制 - 流官之议

紫禁城的清晨,总是伴随着一种庄严而肃穆的宁静。天光透过巨大的窗格,洒在光洁如镜的金砖上,反射出柔和而冷冽的光。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未急于处理堆积如山的奏疏,他独自一人站在御案之后,目光却越过了层层叠叠的宫殿楼阁,仿佛穿透了时空,凝视着千里之外那片名为“西南”的广袤而崎岖的土地。

那里,是帝国新近纳入版图或长期鞭长莫及的区域。自平定陕北流民之乱,肃清阉党,再到东征台湾,北逐罗刹,大明的铁蹄几乎踏遍了四方。然而,唯独西南,这片被崇山峻岭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土地,始终像一枚嵌入帝国肌体的异质碎片,虽已被强行嵌入,却依旧带着原始而顽固的脉动。

“啪!”

一声轻微的脆响,打断了崇祯的沉思。他转过头,看到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走进来,手中捧着一个紫檀木的方盒。

“陛下,云南沐王府的八百里加急。”王承恩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恭敬而平稳。

崇祯点点头,接过方盒,指尖触碰到那冰凉坚硬的木质,心中便已了然。他挥退王承恩,亲手打开了盒子。里面没有冗长的文书,只有一份薄薄的、却用火漆严密封装的奏报,以及一小撮颜色驳杂的黑色粉末。

他展开奏报,字迹潦草而急切,出自沐王府一位家将之手。内容令人心惊:云南曲靖府,世袭土司安民爵,因不满朝廷此前数次对其私扩庄园、私设关卡的警告,竟悍然煽动其治下数万彝苗部众,攻杀了前来查勘的朝廷命官,并劫掠了邻近州县的粮仓,公然竖起了反旗。更为恶劣的是,奏报末尾提到,安民爵竟派人联络了广西、四川交界处的数个大小土司,意图歃血为盟,共抗王化!

崇祯的指尖轻轻捻起那撮黑色粉末,凑到鼻尖,一股辛辣刺鼻的气味传来。他瞳孔微缩,这是硝石,而且是品质极高的硝石。一个土司,竟敢私藏军用物资,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不知死活。”崇祯缓缓吐出四个字,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冰冷的杀意。他并非没有预料到这一天。西南土司,盘踞一方,世享爵禄,却视朝廷法度为无物。他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平日里相安无事,一旦中央权威稍有松动,便会引爆。之前的几次小规模叛乱,都被他以雷霆手段迅速敉平,但那只是治标,而非治本。

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锁定在西南那片区域。一个个土司的名字,如同一个个独立的王国,散落在连绵的群山之间。大明对这里的统治,向来是间接而脆弱的。历代皇帝对此头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根深蒂固的“以夷制夷”和“土司世袭”祖制,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捆住了帝国的手脚。

但现在,这道枷锁,该由他来打破了。

崇祯的眼中燃起一簇炽热的火焰。这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整合。他要的不是在地图上多几个地名,而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山河,都真正姓“朱”,都流淌着帝国的血液。他要将那些桀骜不驯的土皇帝,变成他麾下忠于职守的流官。这是一场比平定叛乱更艰难、更深刻的革命。

他转身,对殿外沉声道:“来人,传旨,明日卯时三刻,御门听政,议西南叛乱及善后事宜。命内阁、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主官,及徐光启、孙传庭、方若琏等,务必出席。”

“奴婢遵旨!”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应答声。

……

次日,天光微熹,紫禁城午门广场上已是庄严肃穆。数百名朝臣按品级序列,肃立于丹墀之下。今日的阵仗,比往日更为隆重,气氛也格外凝重。几乎所有能参与核心决策的重臣都到了,他们都能感觉到,今天的议题,将关乎帝国西南边陲的未来,甚至可能动摇国本。

卯时三刻,景阳钟响,金钟玉磬之声回荡在皇城内外。

“御——门——听——政——”

随着传胪官一声高亢的唱喏,龙椅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常朝衮服,威严地俯视着下方。

“诸卿,”崇祯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昨日,云南八百里加急,安民爵反了。朕想知道,这是谁的错?”

他一开口,便直指要害。

内阁首辅温体仁出列,躬身道:“陛下,此乃边远之地,蛮夷顽劣,不通王化所致。非朝廷之过,亦非臣等失职。当务之急,是发大兵征剿,以儆效尤,平定叛乱。”

这是标准的保守派论调。以安抚为主,以征剿为辅,维持现状。

崇祯冷笑一声:“温卿此言,朕不认同。若只是蛮夷顽劣,为何历朝历代,西南皆叛?为何朕登基至今,大小叛乱此起彼伏?难道都是‘蛮夷之过’?”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群臣:“朕以为,根源不在于‘蛮夷’,而在于我大明的制度!在于这沿袭百年,早已弊病丛生的‘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兵部尚书孙传庭皱眉出列,“陛下,土司制度,乃太祖皇帝定下,用以羁縻边远,有其历史合理性。贸然废除,恐引起更大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