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亲自走下丹陛,扶起宋应星,目光中满是期许与信任。“宋爱卿,朕要的不是你的死,而是你的生。朕要你和你的同仁们,活出个精彩来,为我华夏,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他转身,面向所有臣工,语气变得愈发激昂:“朕知道,有人会问,为何要花如此大的力气,在这些‘奇技淫巧’上?朕告诉你们!因为朕要的不是百年之安,而是万世之基!朕要我大明的子孙后代,不仅仅是站在世界的中心,更是要定义这个世界!朕要‘中国制造’四个字,成为全世界最响亮的金字招牌!”
这番话,充满了现代企业家的豪情与科学家的浪漫,让在场所有习惯了传统说教的士子们听得目瞪口呆,热血沸腾!
崇祯指着广场一侧早已准备好的巨大牌匾,那上面是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帝国科学院”。
“今日,此匾高悬,非为彰显朕之功绩,而为昭告天下:从此刻起,我大明,将以科学为刃,以知识为盾,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凡天下有识之士,无论出身,无论地域,但凡有一技之长,愿为我大明格物致知者,皆可来此!朕,给你们舞台,给你们资源,给你们尊重!你们,只需给我一个未来!”
“一个属于大明的,黄金未来!”
“一个属于我们所有人的,黄金未来!”
他振臂高呼,声音充满了感染力。广场上,无数年轻学子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火焰。他们仿佛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向他们敞开大门。
人群中,礼部尚书温体仁的脸色却有些阴沉。他出列,躬身道:“陛下圣明,此举确为开天辟地之壮举。然,臣斗胆,此举耗费钱粮几何?所需人才,从何而来?若耗费巨万,却无尺寸之功,岂非动摇国本?”
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是许多人心里的疑问。
崇祯看向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温卿此问,甚好。朕告诉你,钱粮,朕有的是办法。开源节流,朕自有分寸。人才,朕不愁。朕不仅要在国内寻访,还要派人去海外,去寻找那些我们不曾知晓的知识和贤能。至于无功……”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冷:“朕从不做无用之功。朕相信,给我十年,二十年,帝国科学院,必将成为我大明最锋利的一把剑,最坚实的一面盾!届时,若还有人质疑,朕请他来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奇技淫巧’!”
一番话,绵里藏针,既解答了问题,又展现了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温体仁面色一白,躬身退下,不敢再言。
崇祯重新看向那座即将承载帝国未来的科学院,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资金、人才、制度、观念……有无数的困难在等着他。这条路,会比平定天下更加艰难。
但他更知道,他已经没有退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既然已经改变了它的轨迹,就必须驾驭着它,驶向一个全新的、属于他的时代。
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独自一人,缓步走向那座崭新的、还散发着油墨与木料清香的科学院大门。门楣上,由他亲笔题写的“格物致知”四个大字,在余晖中熠熠生辉。
他推开门,一股混合着松墨、金属和泥土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里面,无数双年轻而充满渴望的眼睛,正注视着他。
“从这里,”崇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响,“我们将丈量天地,解析万物,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明。”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宫墙,望向了遥远的星空。
在那里,是无尽的星辰大海,是这个帝国,未来真正的征途。
(第六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