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濠镜归化,威加四海
天津卫军港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海军陆战营操练的号子声与海浪拍岸声交织,预示着帝国武备的日新月异。而与此同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南国边陲,一场不见硝烟却同样关乎国体尊严的博弈,正悄然步入高潮。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钦差行辕内,气氛庄重而略显凝滞。大明钦差、礼部右侍郎兼东南巡海使沈廷扬,端坐于主位之上。他身着绯色孔雀补子官袍,面容肃穆,不怒自威。下首两侧,分别坐着广东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员,以及一位面容精干、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指挥佥事——此乃李若琏得力干将之一,专程南下协调此次要务。
与他们相对的,是几名面色忐忑、衣着与大明士绅迥异的男子。为首者,正是葡萄牙澳门总督费苏沙(d. Francis de ashas,此为虚构,沿用常见译名),他年约五旬,头发卷曲灰白,深陷的眼窝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虑和一丝侥幸。身旁是他的通事(翻译)以及澳门议事会的几名重要商人代表。
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海风混杂的气息,更添几分压抑。窗外,岭南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一如行辕内此刻微妙而紧张的氛围。
沈廷扬轻咳一声,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通过通事清晰地传达过去:“费总督阁下,诸位澳门代表。本官奉大明皇帝陛下钦命,全权处置澳门事宜。今日之会,非为叙旧,乃为定章程、明法度,一劳永逸解决澳门悬置之争端。”
费苏沙总督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镇定,用略显生硬的语调回应(经通事转译):“尊敬的钦差大人,葡萄牙王国一向视大明为友邦,澳门居留地数十年来,亦谨守本分,贸易往来,贡献税饷,从未有违逆之举。不知皇帝陛下此次……”
“从未有违逆?”沈廷扬打断了他,目光锐利如刀,“万历年间,尔等私自筑城设炮,形同国中之国!天启年间,更屡有包庇不法、劫掠沿海之嫌!此前,朝廷念及商贸,多予宽容。然今时不同往日!”
他顿了顿,从案上拿起一份卷宗,朗声道:“陛下登基以来,革故鼎新,国势日隆。扫除阉党,平定辽东,肃清海疆,收复台员(台湾)!此乃煌煌天威,四海共睹!陛下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澳门之地,乃大明疆土,岂容长久悬置,治权不明?”
费苏沙等人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他们早已听闻大明新皇帝的雷霆手段和强大军力,尤其是荷兰人在台湾的溃败,更是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原本以为凭借多年经营和与广东官场的“良好关系”可以周旋,但眼前这位钦差大人,显然不是易于之辈,其背后的帝国更非昔日吴下阿蒙。
广东布政使适时接口,语气缓和却立场坚定:“费总督,沈大人所言极是。以往种种,既往不咎。然则,澳门主权归属,必须明确。朝廷并非要断绝贸易,恰恰相反,陛下重视海贸,欲建立更为规范、平等之新秩序。”
沈廷扬接过话头,直接抛出了早已拟定的方案:“陛下天恩浩荡,念及尔等居澳年久,且近年尚无大恶,特旨如下:
一、主权重申: 澳门(濠镜澳)及其附属水域,主权永属大明,不容置疑。尔等所居之地,仅为租赁,非割让,亦非自治。
二、治权归明: 即刻起,撤销尔等自设之行政、司法机构。澳门设大明澳门巡检司,由朝廷派遣流官管理民政、司法、税收。原澳葡议事会可保留,仅为咨询及处理葡人内部琐事之机构,无权干预大明律法施行。
三、军事掌控: 拆除所有非法修筑之炮台、城墙。朝廷将派遣官兵驻守澳门,负责防务与治安。尔等可保留少量用于自卫之武装,但需向巡检司报备,不得持有重武器。
四、贸易规范: 澳门仍为对番商开放之口岸,但须严格遵守《大明律》及新颁《市舶司条例》。关税由市舶司统一征收,公平交易,禁止走私、违禁品贸易。
五、居留权: 认可现有合法葡商及居民之居留权,但需向巡检司登记,领取‘澳夷居留凭票’。此后新来者,需经严格审核批准。”
每念出一条,费苏沙等人的心就沉下去一分。这几乎是完全收回了他们过去近百年间攫取的所有特权,将澳门彻底纳入大明的直接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