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万国来朝 - 盛世序章
旧港河畔那面猎猎作响的大明旌节,如同一块投入南洋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任何人的想象,以惊人的速度向四方扩散。携大胜荷兰、威压吕宋、重返旧港之赫赫天威,大明帝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宣告了其在南洋秩序中不容置疑的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远超北京紫禁城中那位“物理皇帝”预期,甚至让整个朝堂都略感措手不及的外交浪潮。
崇祯九年的春天,北京城的冰雪尚未完全消融,但通往京师的各条官道上,却已是一派车马喧阗、冠盖云集的非凡景象。只是这一次,汇聚的人流中,除了各地进京述职的官员、赶考的举子、行商的客贾之外,更增添了无数服饰各异、语言佶屈聱牙的异邦面孔。他们或高鼻深目,或皮肤黝黑,或缠着头巾,穿着绸缎、亚麻或棉布制成的、与大明风格迥异的华丽服饰,在通事(翻译)的引导下,带着或敬畏、或好奇、或谄媚、或隐含不安的复杂神情,向着帝国的中心——北京城迤逦而行。
距离京城尚有数十里,便能感受到那股非同寻常的热烈气氛。沿途驿馆人满为患,负责接待的鸿胪寺官员忙得脚不点地,嗓子沙哑。官道两旁,好奇的百姓扶老携幼,争相围观这些“海外番夷”的奇装异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言语中充满了天朝上国子民特有的自豪与好奇。
“快看!那是暹罗(泰国)使团的大象!好家伙,比房子还高!”
“瞧那边,穿白袍戴头巾的,听说是来自‘天方’(阿拉伯)的使者,万里迢迢来的!”
“啧啧,还是南边那几个苏丹国的排场大,那香料味儿,隔着二里地都闻见了!”
“这算啥?你没见前几天过去的那个什么‘葡萄牙’国使团,那马车,金光闪闪的!”
“要我说,还是咱们大明的军威厉害!没听说吗?红毛荷兰人在台员被打得屁滚尿流,连他们在吕宋的同伙都吓得赶紧派人来磕头请罪了!这才是真正的万国来朝!”
百姓的议论,虽质朴,却精准地道出了这场外交盛况的根源——实力。没有澎湖誓师的雄壮舰队,没有热兰遮城的雷霆炮火,没有旧港河心的旌节威仪,便不会有今日这八方来朝的盛景。
紫禁城,皇极殿(注:应为皇极殿,明朝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宫殿,常被误称为金銮殿)。
今日的大朝会,气氛庄严肃穆到了极致。丹陛之下,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绯袍玉带,冠冕堂皇。然而,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大殿中央那片特意留出的空旷区域,以及大殿门口那长长的、等候宣召的队伍。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注:历史上崇祯贴身心腹,此处沿用)站在御阶之侧,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用那特有的、穿透力极强的尖细嗓音,拖长了调子高声唱名:
“宣——南洋浡泥国(文莱)使臣,觐见——!”
“宣——暹罗国(泰国)使臣,觐见——!”
“宣——南掌国(老挝)使臣,觐见——!”
“宣——占城国使臣,觐见——!”
“宣——柔佛、彭亨、亚齐……诸苏丹国使臣,觐见——!”
……
一连串国名唱出,每一声道出,都伴随着一队衣着鲜亮、手捧礼单的异国使者,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趋步低首,恭敬入殿,然后依照排练好的礼仪,向着那高踞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的年轻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下国小臣,奉我主之命,恭祝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