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奉大明皇帝陛下圣谕,特兴王师,吊民伐罪!本将军受命专征,尔等将士,皆乃国之干城,海之砥柱!当同心戮力,奋勇争先!”
“此战,上承天子威德,下顺黎庶期盼!师出有名,堂堂之阵! 凡我将士,进则重赏,退则严刑!临阵畏缩者,斩!通敌卖国者,斩!扰民劫掠者,斩!”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沈廷扬的声音陡然拔高,引用了前朝威继光的名句,更添气势,“荡平荷夷,收复台员,在此一举!扬我大明国威,正我华夏衣冠!”
“大明万胜!陛下万岁!”沈廷扬举起右臂,高声呼喊。
“大明万胜!陛下万岁!”
“荡平红毛!收复台员!”
“万胜!万胜!”
顷刻间,吼声如雷,从“镇海号”蔓延至整个舰队,再到岸上的陆军方阵。数千上万人的齐声呐喊,汇聚成一股磅礴无匹的声浪,震得海波为之荡漾,云气为之翻腾。火炮轰鸣,作为誓师的礼炮,隆隆巨响在海天之间回荡,宣告着一场决定东亚海权归属的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郑芝龙看着眼前山呼海啸般的场景,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呐喊,胸中也禁不住热血沸腾。他惯见的是海贼帮派的歃血为盟,是刀头舔血的利益结合,何曾见过如此军容鼎盛、号令严明的王师气象?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心中暗道:“或许,跟着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帝,真能搏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誓师完毕,沈廷扬回到指挥舱,巨大的南洋海图已然铺开。他看向郑芝龙,以及围拢过来的诸将参军,沉声道:“郑提督,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进兵?”
郑芝龙收敛心神,走到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台员岛西南海岸的一处:“军门,红毛夷主力集中于大员岛(注:当时台员岛西南海岸有沙洲,热兰遮城建在大员岛上,与台员本岛有浅海相隔)的热兰遮城。此城乃其棱堡,火炮众多,易守难攻。我军若直扑城下,必遭其舰炮与城防炮夹击。”
他手指移动,划向热兰遮城以北的一处海湾:“我军可先遣精锐舰队,由此处登陆,夺取这处高地,建立炮兵阵地,轰击热兰遮城及其外围工事。同时,主力舰队封锁海口,断其外援。待陆上炮兵就位,削弱其防御后,水陆并进,四面合围,则红毛夷必成瓮中之鳖!”
一位来自兵部的参军皱眉道:“郑提督,此策虽好,但登陆部队易遭荷夷反击,风险不小。且我军新式火炮虽利,但能否压制棱堡重炮,尚未可知。”
郑芝龙自信一笑:“参军大人放心。此地水文,我了如指掌。红毛夷兵力有限,主力必龟缩城内。只要登陆迅速,建立稳固滩头,其必不敢轻易出城野战。至于火炮……”他看了一眼沈廷扬,“陛下遣格物院高人随军,更有新式‘破垒弹’,想必不会让我等失望。”
沈廷扬目光扫过海图,沉吟片刻,决断道:“便依郑提督之策!传令:郑芝龙率本部舰队为前锋,引导第一波登陆船队,抢占北线尾岛(注:即北汕尾岛)高地!本帅亲率主力舰队跟进,封锁台员海域!各舰检查武备,饱餐战饭,明日寅时,扬帆启航,剑指台员!”
“得令!”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庞大的舰队如同苏醒的巨兽,开始进行最后的调整。黄昏的余晖洒在澎湖湾,给每一片帆、每一门炮都镀上了一层金红色的光边,肃杀而壮丽。
沈廷扬独自走出船舱,再次望向东南。海风拂面,带来咸腥的气息。他知道,一场硬仗即将开始。这不仅是对荷兰人的战斗,更是检验大明新政成果、开启海洋帝国之路的关键一步。他想起离京前,陛下在乾清宫东暖阁对他的嘱托:“沈卿,此战,不仅要胜,更要胜得漂亮。要让四海皆知,大明海权,不容挑衅!朕在京师,静候佳音。”
“陛下,”沈廷扬在心中默念,“臣,定不辱命!”
远方的海平面下,最后一缕阳光沉入黑暗,而明日,将是烈焰与钢铁主宰的世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