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17章 莫南会盟 草原臣服

第317章 莫南会盟 草原臣服(2 / 2)

条款宣读完毕,现场一片寂静。大多数部落首领松了口气,条件比他们预想的要宽松,尤其是贸易开放一条,关乎部落生死存亡。但也有少数野心勃勃者,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这意味他们依靠劫掠扩张的道路被彻底堵死。

“诸部首领,对此盟约,可有异议?”孙传庭踏前一步,声如洪钟,目光如炬般扫视众人。他的手看似随意地搭在剑柄上,一股沙场宿将的杀伐之气沛然溢出。

短暂的沉默后,实力最强、也是最早与孙传庭接触的土默特部老首领率先出列,抚胸躬身,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高声道:“伟大的大明大皇帝陛下!我,土默特部博尔济吉特·巴特尔,代表我部全体勇士和牧民,谨以长生天之名起誓,愿永世臣服大明,恪守盟约,如有违背,人神共弃!”

有人带头,其他部落首领也纷纷上前,依次宣誓效忠。仪式庄重而顺利。

就在最后一位小部落台吉宣誓完毕,众人以为仪式即将结束时,端坐龙椅的崇祯却再次开口,声音平添了几分深意:“盟约既成,便是君臣一家。既为一家,朕当告知诸卿一事。”

他目光投向北方遥远的天际线,仿佛能穿透空间,看到那片更广袤而寒冷的土地。“漠南既定,然北疆未靖。喀尔喀三部(外蒙古)动向不明,西北卫拉特(瓦剌)亦需安抚。更有甚者,据闻极北之地,已有碧眼虬髯之罗刹人(沙俄哥萨克)窥伺我疆土,杀掠我藩属之民!”

此言一出,不仅蒙古首领们骚动起来,连不少大明官员也面露惊诧。罗刹人的消息,目前还仅限于高层和北疆边军少数人知晓。

崇祯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道:“大明之疆域,非仅长城以南;大明之责任,亦在庇护所有臣服之民。漠南都督府之责,非止于漠南,更当成为大明经略北疆、抚绥远人之基石!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尔等漠南健儿,不仅能安居乐业,更能随我大明王师,北定喀尔喀,西抚卫拉特,共御外辱,开拓万里沃土,共享太平盛世之福!”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不仅描绘了一幅远超漠南的宏大蓝图,更是明确给出了一个信号:归顺大明,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忠于大明,就有机会跟随强大的帝国军队,向更广阔的天地获取荣耀和财富!这对于天性崇尚勇武和扩张的草原民族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许多年轻台吉的呼吸顿时粗重起来,眼中燃起兴奋的火焰。原本那些仅因形势所迫而臣服的首领,此刻心态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皇帝麾下,为部落谋取更大的未来。

孙传庭心中暗赞:“陛下此举,高明!既点明外患,转移内部矛盾,又以利驱之,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转化为向外扩张的助力。一本奏章,胜过十万雄兵!”

会盟仪式在一种更为复杂和充满期待的氛围中结束。崇祯接受了各部敬献的“九白之贡”(八匹白马一匹白骆驼,蒙古最高贡礼),并回赐了远超其价值的锦缎、瓷器、茶叶以及——意味深长地——一批精良的武备,包括部分淘汰下来但仍远胜蒙古人现有武器的标准雁翎刀和强弓硬弩。

当晚,归化城内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篝火熊熊,烤全羊的香气弥漫夜空。崇祯并未久留,象征性地出席片刻,勉励几句后,便将场面交给孙传庭和一众将领,自己则返回了行营。

行营大帐内,烛火通明。崇祯卸下沉重的冠服,换上一身轻便的常服,站在一幅巨大的北疆舆图前,目光深邃。

李若琏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进入帐内,低声道:“陛下,各部首领反应不一。土默特等部似已真心归附,但仍有几个小部,如乌拉特部首领,宴席间眼神闪烁,与其邻近部落窃窃私语,恐怀异心。是否……”

崇祯摆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舆图上标注的“喀尔喀”和“北海(贝加尔湖)”区域:“水至清则无鱼。只要大明强盛,他们便翻不起浪花。若大明衰弱,即便今日杀尽异心者,明日还会有新的冒出来。李卿,漠南都督府初立,你的锦衣卫,要尽快在此地扎根,像蜘蛛网一样,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不仅要监控各部动向,更要留意……北边罗刹人的任何蛛丝马迹。”

“臣明白!”李若琏凛然遵命,“北疆百户所的人员已初步选定,皆精通蒙语、耐苦寒之精锐,三日内即可撒出去。”

“嗯。”崇祯点了点头,终于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锐意进取的光芒,“今日之盟,只是第一步。漠南是基石,但绝非终点。孙传庭是柄利剑,但要掌控这广袤北疆,光有利剑还不够,需要更多的眼睛、耳朵,以及……能够化剑为犁,将这片土地真正融入大明体系的人才。”

他走到书案前,摊开一张信笺,提笔蘸墨:“朕要给徐光启和宋应星去信,这北疆大学和格物院北疆分院的筹建,该提上日程了。还有,那个关于‘羊毛纺织’和‘改良牧种’的计划,也得让他们加快论证……”

帐外,草原的夜空繁星点点,预示着明日又将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而在这片星空之下,一个以漠南为起点,向着更北方、更西方扩张的帝国车轮,已经轰然启动,势不可挡。归化城的盟誓之声,必将随着帝国的铁骑与商队,传遍草原的每一个角落,直至那遥远而寒冷的北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