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12章 舆情之争 报纸论战

第312章 舆情之争 报纸论战(2 / 2)

“温体仁……”朱由检轻轻敲了敲桌面,嘴角泛起一丝冷意,“他倒是沉得住气,自己不出面,躲在后面放冷箭。这套路,倒是熟稔得很。”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宫廷园林。“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这话说得一点不错。《京华时报》是我们发声的喇叭,但光有喇叭还不够,还得有能打动人心的内容,要能讲出道理,更要能讲出好处。”

他转过身,对方正化吩咐道:“去告诉徐光启和宋应星,让他们格物院和科学院的人,别光埋头搞研究。挑选几个文笔好、懂些世情的,给《京华时报》写稿子。不要光说我们造出了多厉害的火炮,要多说说这新式炼铁法,让农具更耐用,让百姓耕田更省力;说说那番薯玉米,如何能在瘠薄之地高产,如何能活人无数;说说将来开了海,寻常百姓家也能用上便宜的南洋香料、西洋布料!要把‘实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天下人听!”

“再者,”朱由检目光深邃,“舆论战,不能只守不攻。他温体仁不是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吗?那我们就好好算算账!让李邦华从户部调些精干吏员,配合《京华时报》,刊发一系列文章,就算一算,每年江南走私出海,让朝廷损失了多少税银?这些税银若收上来,可以修多少水利,赈济多少灾民?再算一算,辽东战事,若没有新式火器,要多死多少将士,多耗多少粮饷?把这笔账,算给天下人看!看他温体仁和他背后那些人,是真心为民,还是为了一己私利,阻挠朝廷开源强兵!”

方正化眼睛一亮:“皇爷圣明!此乃阳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比空谈道理更有力。奴婢这就去安排。”

“还有,”朱由检叫住他,“让李若琏那边,可以开始收网了。先从漕运衙门和即将设立的市舶司预备官员入手,挑几个证据确凿、民愤较大的蠹虫,查办几个。把案子的详情,他们如何贪墨、如何与奸商勾结、如何阻挠新政的细节,也在《京华时报》上给我详细刊载出来!让百姓看看,朕要打击的,到底是些什么人!朕要推行新政,清除的,又是些什么障碍!”

“喏!”方正化躬身领命,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他明白,皇帝这是要将舆论战场、司法战场和政治战场彻底打通,形成合力。

数日后,《京华时报》的版面为之一新。头版依旧是朝廷政令,但二版却出现了“户部算账”专栏,第一篇便是《论海禁之弊:岁失税银几何?》,用详实的数据(当然是经过筛选和修饰的)推算历年走私规模以及朝廷损失的税收,最后得出结论:若开海成功,仅关税一项,每年便可多增军饷数百万两,可多修千里堤坝。另一版则刊登了锦衣卫侦破的一起漕运小吏勾结仓场、倒卖漕粮的案件详情,细节触目惊心,直指背后有更大的保护伞。

同时,一些文风更加活泼、甚至略带戏谑的文章也开始出现。有一篇文章,虚构了一个名叫“贾明白”的市井小民,通过他的视角和诙谐的语言,讲述他家因为用了新式铁匠铺打造的镰刀,收割效率大增;因为试种了官府推广的土豆,荒年也能吃饱饭。文章最后,“贾明白”摸着吃饱的肚子,望着远处学堂毕业典礼的方向,憨憨地说:“俺不懂那些大道理,俺就知道,能让俺多收粮食、吃饱饭的朝廷,就是好朝廷!那些整天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老爷们,莫非是见不得俺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种通俗易懂、甚至有些“土气”的文章,反而在底层百姓和普通军户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舆论的天平,开始悄然发生倾斜。

温体仁府邸,密室中的气氛却有些凝重。一位心腹幕僚忧心忡忡地说:“东翁,对方……不按常理出牌啊。他们不再纠缠义利之辩,反而算起经济账,揭起贪腐案……这……这让我们之前的文章,如同打在了棉花上。而且,市井之间,似乎更认同他们的说法……”

温体仁闭目养神,半晌才缓缓睁开眼,眼中寒光一闪:“倒是小觑了今上的手段。不过,这舆情之争,岂在朝夕?他们能算账,我们也能算!传话下去,让江南那边,找几个账房高手,也给我们算算账!算算兴建水师、营造火炮耗费多少?算算招募流民拓殖北疆,是否得不偿失?更要算算,这新政之下,清丈田亩,增加了多少农户的负担?!”

他顿了顿,阴冷地道:“另外,告诉那些还在观望的言官,是时候上几道奏折了。不说开海,专攻‘小人蛊惑圣听’、‘厂卫肆虐’、‘与民争利’!这潭水,既要搅浑,那就让它更浑一些!别忘了,这大明的天下,终究是士大夫的天下!民心?哼,那些泥腿子懂得什么!”

新一轮的舆论风暴,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正在积蓄着更大的能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乎人心向背,更关乎帝国未来道路的选择。朱由检深知,仅仅依靠报纸和事实还不够,必须要有雷霆手段,让那些躲在暗处的“腐鼠”知道,谁才真正掌握着这片天地的话语权和生杀权。李若琏的绣春刀,已然悄然出鞘半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