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11章 军校初啼 将星摇篮

第311章 军校初啼 将星摇篮(2 / 2)

观礼台上,孙元化难掩激动,对身旁的徐光启低声道:“徐师,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强军之基!有如此军官,何愁火器不能发挥最大效能?何愁战术不能推陈出新?”

徐光启捻须颔首,眼中满是欣慰:“陛下圣明!昔日戚继光练兵,已重选将、重技艺,然陛下此举,更是开千古未有之先河。格物之精神与强军之目标结合,方是正道啊!”他瞥了一眼不远处神色复杂的几位兵部传统派官员,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只是,这般新血注入旧躯,怕是免不了一番磨合震荡。”

李邦华则更关注实际,低声对皇帝奏报:“陛下,此期毕业生,最优异的三十人,将按计划,十人补充至孙元化都督的辽东新军,十人至孙传庭总督的西北边军,另有十人,臣拟派至京营要害及天津水师。余者,亦将分批至九边重镇及内地精锐卫所。”

朱由检微微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台下那些年轻的面孔上,低声道:“甚好。但要叮嘱孙元化和孙传庭,这些学员是种子,不是寻常军官。要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也要允许他们犯错、成长。旧的营伍习气,该改的,就要用他们这把利刃,给朕狠狠地切下去!”

“臣明白。”李邦华躬身应道。

典礼的高潮,是皇帝亲自为综合成绩最优异的十名学员颁发特制的“锐士”勋章和毕业文聘。当朱由检将沉甸甸的、镶嵌着宝石和龙纹的银质勋章佩戴在一位名叫陈默的年轻学员胸前时(此子乃匠户出身,却在火器操作与战术推演上展现了惊人天赋),朱由检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不大却充满力量:

“陈默,好名字。于无声处听惊雷!朕记得你的毕业策论,《论线膛火铳于小队突击中之运用》,写得很好。到了辽东,把你的想法,变成敌人闻风丧胆的惊雷!”

陈默激动得满脸通红,胸膛剧烈起伏,猛地一个标准的新式军礼(这也是学堂的新规矩):“卑职誓死效忠陛下!必以所学,荡平丑虏!”

这一幕,被台下无数双羡慕而炽热的目光注视着,更深刻地印入了每一个毕业学员的心中。天子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还记得他们的文章!这份知遇之恩,足以让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观礼人群中,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几位被邀请来的翰林院清流,看着眼前这“重武轻文”、充斥着“奇技淫巧”气息的场面,不由得微微蹙眉,低声交换着眼神。

“成何体统……将士子与匠户同列……”

“陛下未免太过看重这些杀伐之术,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啊。”

他们的低语,淹没在山呼海啸般的“万胜”声中,显得如此微弱而可笑。然而,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正如温体仁在密室中酝酿的阴谋一样,是新政前进道路上必须清除的绊脚石。

典礼结束后,学员们并未解散,而是直接开拔。一队队深蓝色的身影,背着整齐的行囊,唱着激昂的新编军歌,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学堂大门,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进发。他们没有回头,因为前方是战场,是功业,是皇帝描绘的宏伟蓝图。

朱由检站在点将台上,久久凝视着那些消失在尘土道路上的年轻背影。阳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方正化。”他轻声唤道。

“老奴在。”方正化如鬼魅般上前。

“温体仁那边,还有那些觉得‘非国家之福’的夫子们,”朱由检的语气平淡,却透着刺骨的寒意,“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国家之福’。军校的种子已经撒出去了,接下来,该是犁庭扫穴,为这些新苗,清理掉田里的杂草和蛀虫了。”

“李若琏那边,可以动一动了。先从漕运和即将设立的市舶司开始。朕要看看,是他们的软刀子厉害,还是朕的锦衣卫的绣春刀更快。”

“是,皇爷。李指挥使已候旨多时。”方正化垂首应道,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峻弧度。

西山的风吹过校场,卷起些许尘土,却带不走那昂扬的热血与希望。帝国的将星,已在这摇篮中初啼,而一场席卷朝野的风暴,也即将随着这些新生力量奔赴四方,而被正式点燃。未来的路,注定由钢铁、火焰与鲜血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