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03章 辽东捷报

第303章 辽东捷报(2 / 2)

然而,城头装备的老式火炮射程不足,根本无法威胁到明军的炮兵阵地。偶尔有几发炮弹射出,也远远落在空地上。至于弓箭,在八百步的距离上更是笑话。

炮击持续了整整两刻钟(半小时)。当炮火开始向城内延伸,压制可能的增援路线时,辽阳城东面城墙已是满目疮痍,多处出现可容数人并行的缺口!

“神机新军,突击队!上!”孙元化通过望远镜看到效果,果断下达了步兵进攻命令。

早已蓄势待发的明军精锐——完全由“崇祯三式”燧发枪武装的“神机新军”两个营,在手持厚重钢盾的刀盾兵掩护下,如同决堤的洪水,呐喊着发起了冲锋!他们队形疏散,三人一组,交替掩护,速度极快!

残存的后金兵试图依托城墙废墟抵抗,但刚从掩体后冒头,就被精准的燧发枪齐射打倒。燧发枪的射速和精度,在这种攻坚和巷战环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后金兵习惯的近身搏杀,在明军严密的火网面前,几乎成了送死。

“爆破组!炸开瓮城!”前线指挥官冷静下令。几名身手矫健的工兵,冒着零星的箭矢和鸟铳(后金也有少量火器)射击,冲到内瓮城城门下,安置了格物院特制的炸药包。

一声巨响,瓮城城门化为齑粉。

“进城!清剿残敌!遇顽抗者,格杀勿论!”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驱散了黑暗和硝烟,照亮了残破的辽阳城。城头,代表大明的日月旗被奋力插上最高处,迎风招展!城内,零星的战斗仍在继续,但大局已定。主帅阿巴泰在亲兵保护下,试图从北门突围,却被孙元化早已埋伏好的骑兵部队截住,经过短暂激战,阿巴泰重伤被俘。

捷报由八百里加急快马,携带着孙元化亲笔书写的详细战报,如同旋风般传向京师。信使背插三根羽毛,代表着大捷,沿途驿站换马不换人,风驰电掣。

当这激动人心的消息终于抵达紫禁城,传入乾清宫时,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在与徐光启、李邦华商议新币“大明元宝”的推广事宜。

司礼监掌印太监方正化几乎是捧着军报,小跑着进入殿内,平日里的沉稳消失不见,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激动与红光,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

“陛下!陛下!辽东大捷!辽东大捷啊!孙督师飞马传书,辽阳城已于三月初十克复!守将阿巴泰授首(注:战报先至,细节后报,此处传言为授首,实为被俘),斩首数千,俘获无算!辽南诸堡闻风而降!辽东膏腴之地,大部光复!皇太极残部,已北窜赫图阿拉老巢,苟延残喘!”

啪嗒!

徐光启手中的茶盏盖子滑落在地,摔得粉碎。这位老臣浑然不觉,猛地站起身,花白的胡须因激动而颤抖:“陛下!苍天有眼!祖宗庇佑!辽阳……辽阳回来了!”

户部尚书李邦华也是满脸震撼,随即转为狂喜:“陛下,辽阳光复,则辽东战局彻底扭转!每年可节省辽饷百万两之巨!且辽东土地肥沃,若能恢复生产,实乃国家之福!”

崇祯接过军报,快速浏览着孙元化详细描述的攻城过程,尤其是新式火炮和火枪在实战中的卓越表现。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沉静的笑容,那是一种“果然如此”、“意料之中”的从容。他没有像臣子们那样失态,但眼中闪烁的熠熠光彩,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澎湃。

他放下军报,目光扫过激动不已的徐光启和李邦华,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带着千钧之重:

“好!孙元化不负朕望,将士们用命,新械得力,方有此酣畅淋漓之大胜!”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铿锵,“此战证明,朕坚持的‘科技强军、实业兴国’之路,走对了!告诉孙元化,朕在京师,为他和辽东将士们,摆酒庆功!”

他走到大殿门口,望向辽东方向,仿佛能穿透重重宫墙,看到那片正在回归帝国怀抱的黑土地。

“传朕旨意:辽阳既克,当速抚民心,恢复生产。着孙元化妥善安排辽东善后事宜,对皇太极残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待辽东彻底平定,朕当亲赴山海关,犒赏三军!”

他的声音在乾清宫中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开拓未来的气魄。

“辽东,只是一个开始。大明的旗帜,终将插遍所有失去的土地,乃至更遥远的疆域!”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从紫禁城传遍京师。一时间,整个北京城沸腾了!酒楼茶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谈论着这场久违的大捷。自万历末年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在辽东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丧师失地的状态,何曾有过如此扬眉吐气、收复重镇的大胜?

“听说了吗?孙督师用了一种叫‘威远将军’的神炮,几下就把辽阳城墙给轰塌了!”

“还有新式火铳,打得鞑子毫无还手之力!”

“皇上圣明啊!重用能臣,造出如此利器!”

“看来,咱们大明,真的要中兴了!”

民间的欢呼,朝野的振奋,与辽阳城头那面猎猎作响的日月旗交相辉映。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期待,如同春日的暖流,开始在帝国的心脏和四肢百骸中涌动。

帝国的獠牙,已在辽东初试锋芒,见血封喉。而这,仅仅是一场更大风暴的序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