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68章 科举放榜 实学扬名

第268章 科举放榜 实学扬名(1 / 2)

第268章 科举放榜,实学扬名

阳春三月,北京城的空气中,除了杨柳飞絮和渐暖的花香,更弥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混合着焦虑、期待与某种蠢蠢欲动新气息的紧张感。这气息的源头,并非来自边关的烽火,也非朝堂的博弈,而是汇聚于礼部贡院那两扇紧闭的、象征着帝国人才选拔最高殿堂的朱漆大门之后。

崇祯新政后的首次会试,已于月前结束。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会试,在传统的经义、策论之外,赫然增加了“格物”与“算学”两门实学科目。虽分值权重暂不及经义,但其象征意义,无异于在千年科举的平静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早已传遍天下。

今日,便是杏榜张贴之日。

贡院街早已被汹涌的人潮围得水泄不通。身着各色襕衫的举子们,从青涩弱冠到白发苍苍,无不伸长了脖子,脸上交织着期盼、惶恐、祈祷与最后一丝侥幸。人群中,除了常见的书香门第子弟,更夹杂了一些气质迥异者:有的面色黝黑,指节粗大,似与工匠为伍;有的眼神锐利,随身带着算盘或简易的规尺;还有的则低声讨论着“杠杆”、“浮力”、“勾股容方”等令传统士子皱眉的词汇。这些人,便是或多或少接触过“实学”,并胆敢在本次科举中一试身手的“异类”。

贡院大门轰然开启的刹那,整个街道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数名礼部官员和胥吏神情肃穆地捧着覆盖黄绸的皇榜,在两名按刀侍卫的护卫下,缓步走向照壁。人群如同被无形之手分开的潮水,自动让出一条通道,所有目光都死死盯在那卷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皇榜之上。

“张榜——!”鸿胪寺官员拖长了音调的高喝,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黄绸揭开,朱笔写就的名单赫然呈现!

人群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声浪,如同沸鼎。中榜者的狂喜惊呼、落榜者的失魂叹息、以及无数寻找熟悉名字的急切呼唤,交织在一起。

“中了!我中了!第三百二十七名!”

“苍天有眼!寒窗二十载,终得回报!”

“唉……又落榜了……下次,下次定要……”

“快看!头甲第三名,探花郎是……是浙江的张溥?此人不是以东林清议闻名吗?”

“二甲传胪……陈子龙?松江才子,果然名不虚传!”

“……”

喧闹中,一些细心的、或者本就带着特殊目的关注此次科举的人,开始发现榜单中不同寻常之处。

“咦?你们看!二甲第十八名,薄珏?此人是谁?籍贯苏州……听闻其精于器械制造,曾仿制过西洋千里镜?”

“还有三甲第一百零五名,方以智!桐城方家子弟,年纪轻轻,却以精通天文、算学、地舆之学着称,竟也高中了?”

“不止他们!你看那边,那个欢呼的瘦高个,是不是南京国子监的那个孙云球?他整日沉迷于琢磨琉璃透镜,人称‘镜痴’,居然也榜上有名?!”

议论的焦点,逐渐从传统的经义大家、诗文名士,转向了这些以往在科举中绝难出头、甚至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实学人才。虽然他们名次大多并非最顶尖(头甲仍被传统学问扎实且兼通实学的佼佼者占据,如张溥、陈子龙等),但如此集中地出现在进士榜单上,已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更重要的是,在榜单末尾附注的“庶吉士”选拔初步名单中,这些通晓格物、算学的进士名字,出现的频率明显偏高!谁都知道,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意味着踏上了通往帝国权力核心和高级文官的快车道。

人群中,年约三旬、面容带着工匠般朴实气息的薄珏,死死盯着榜上自己的名字,双手因用力而指节发白,眼眶瞬间湿润。他出身并非显赫,多年钻研器械,常被人讥笑为不务正业。此次应试,格物一科他几乎满分,算学亦名列前茅,方才弥补了经义上的些许不足,得以高中。此刻,他心中涌起的,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喜悦,更是一种“道”被认可的激动。

另一边,年轻气盛的方以智,看到自己的名字后,则是兴奋地一挥拳,对身旁的好友大声道:“看!我便说陛下是真心重实学!这科举,终非腐儒独步之地了!”

他们的欣喜,映衬着另一部分人的失落与不满。一些皓首穷经、笃信程朱理学为唯一正途的老举子,看着榜上那些“异类”的名字,脸色铁青,低声嘟囔着:“成何体统!让这些雕虫小技之徒登堂入室,圣人之道衰矣!”

“哼,不过是陛下一时兴之所至,终究非治国平天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