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64章 化工突破 酸碱奠基

第264章 化工突破 酸碱奠基(1 / 2)

第264章 化工突破,酸碱奠基

西苑讲武堂的号角声与操练声尚在耳畔回荡,另一场同样重要、却更为隐秘无声的“战役”,在京城西南隅的皇家格物院深处,迎来了决定性的曙光。这里没有硝烟,没有金铁交鸣,唯有各种奇异的气味弥漫、器皿碰撞的轻响、以及一种近乎宗教般虔诚的专注。

格物院深处,一片被严格划定的区域,高墙环绕,守卫森严,被称为“化工作坊”。此地与冶炼工坊的火热狂放、军工坊的精密冷峻截然不同,它更显神秘,甚至带着一丝危险的意味。空气中常年混杂着硫磺的刺鼻、硝石的苦涩、以及各种难以名状的酸冽气息。

此刻,作坊核心区域,一座用厚实青砖和耐酸材料砌成的特殊窑炉旁,宋应星院长袍袖卷起,脸上沾染着些许烟灰,眼中却燃烧着比炉火更炽热的光芒。他身边围着寥寥数名最核心、签下死契的弟子和工匠,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盯着炉火和一连串由陶罐、玻璃器皿(由玻璃工坊特供)、铅管构成的复杂装置。

这是根据崇祯皇帝提供的、近乎“天书”般的原理图,经过无数次失败、调整、再失败后,最终搭建起来的“接触法制硫酸”和“路布兰法制碱”的实验装置。皇帝将其称为“现代化学工业之母”,其重要性,在皇帝私下讲解时,被提至与火器改良同等甚至更高的战略高度。

“升温!稳住!铅室温度必须保持恒定!”宋应星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紧盯着温度计(格物院根据崇祯描述仿制的粗糙版本)的刻度。

一名弟子小心翼翼地操控着风箱和进气口,另一名则严密监视着连接着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和引入硝石(提供氮氧化物催化)的管道。整个过程复杂而危险,对温度、气体比例、压力的控制要求极高,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导致失败甚至事故。

汗水从他们的额角滑落,滴落在布满斑驳蚀痕的石地上,发出轻微的“嗤”声。时间仿佛变得粘稠而缓慢。

突然,负责接收的弟子发出一声压抑不住的低呼:“出来了!院长,您看!”

只见连接最终吸收塔(充满水)的陶瓷导管中,开始缓缓滴淌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它流入特制的耐酸陶瓮中,发出细微的声响,同时释放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令人呼吸为之一窒。

宋应星一个箭步上前,用特制的玻璃滴管小心汲取了少许,缓缓滴入一旁准备好的清水杯中。瞬间,清水发热,并将一枚投入其中的铁钉迅速腐蚀,冒出细密的气泡!

“浓硫酸!是浓硫酸!成了!我们成功了!”饶是以宋应星的沉稳,此刻也忍不住挥舞了一下手臂,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周围的弟子和工匠们更是爆发出巨大的欢呼,不少人甚至喜极而泣。

无数次炸膛、泄漏、中毒的威胁,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夜,耗费了巨量珍贵的物料,终于在这一刻,结出了硕果!他们成功地从硫铁矿石和硝石中,稳定地产出了浓度可观的硫酸!

“快!记录!所有数据,火候、配比、时间,一点都不能错!这是我们大明自己炼出的‘圣酸’!”宋应星强压激动,立刻下令。他知道,这透明的液体,其价值远超等重的黄金。

几乎在同一时期,隔壁的工坊内,另一项突破也到了关键时刻。这里进行的是“路布兰法”制碱。

将食盐、浓硫酸(早期实验品,纯度不高)、石灰石、煤粉按特定比例混合,在高温转炉中煅烧。工匠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浸过防火溶液的粗棉布),用长柄铁锹不断翻动着炉内混合物,空气中弥漫着氯化氢的刺鼻气味(被导入水中吸收,意外得到了副产品盐酸),以及一种独特的“碱”味。

经过一系列溶解、碳化、煅烧、沉淀、过滤的复杂工序后,最终,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一种白色的、细腻的粉末被从过滤器中取出。

一名老工匠颤抖着用手指蘸取一点,放入口中尝了尝(传统检验法),随即立刻吐掉,脸上却露出狂喜之色:“咸!涩!烧舌头!是纯碱!是上好的纯碱!比从草木灰、天然碱湖里淘来的纯得多!量大!稳定!”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飞报入宫。

乾清宫西暖阁内,崇祯正在批阅奏章,闻听王承恩低声禀报,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彩。他甚至失态地一把推开御案上的奏本,霍然起身:“当真?!浓度几何?产量如何?可能稳定重复?!”

“宋院长亲自呈报,并带来了样品!言道虽目前产量仍低,耗资巨大,但工艺已然打通,确可稳定产出!此乃格物院上下为陛下献上之礼!”王承恩也满脸喜色。

“快!传宋应星!不!摆驾格物院!朕要亲眼看!”崇祯激动难耐,一刻也等不了。硫酸和纯碱的工业化制备成功,其意义之大,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清楚。这绝非仅仅是两种化学品,而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是真正点燃工业革命的火种!

皇帝銮驾突然临幸格物院,引得一片慌乱与荣耀。在戒备森严的化工作坊外,崇祯见到了捧着两个密封陶罐的宋应星。

“陛下,万金之躯,此地危险……”宋应星还要劝诫。

“无妨!”崇祯大手一挥,目光灼灼地盯着陶罐,“让朕看看!”

陶罐开启,那无色透明的浓硫酸和白色粉末的纯碱,在崇祯眼中,比任何珠宝都更加璀璨夺目。

“好!好!好!”崇祯连说三个好字,情绪激昂,“宋爱卿,尔与格物院诸生,立下了不世之功!此二物,于我大明,胜过十万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