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47章 科举新策 风波乍起

第247章 科举新策 风波乍起(2 / 2)

他猛地提高声调,几乎声泪俱下:“今骤然加入格物、算学此等末技,岂非本末倒置,重术轻道?此风一开,天下士子必将弃圣贤之根本,而逐奇技之末流!长此以往,士将不士,国将不国!人心涣散,圣学凋零!陛下,此乃动摇国本之危事啊!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以安天下士子之心,以固社稷之基!”

“臣附议!”

“温阁老所言极是!陛下三思!”

“祖宗成法,不可轻变!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一时间,殿内跪倒一片,多是温体仁一党的官员,以及部分思想保守的翰林、言官。他们言辞恳切,引经据典,仿佛皇帝此举真是什么十恶不赦、足以亡国的昏招。

崇祯静静地看着他们表演,脸上看不出喜怒。待他们声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温先生和诸位爱卿,皆言‘道’之重要。朕且问你们,何谓‘道’?”他目光扫过众人,“《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后便云‘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可见,格物,乃致知之源,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起点与根基! 圣人之言,诸位难道忘了?还是只知空谈‘道’之虚名,却无视‘道’之实径?”

一番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儒家经典为“格物”正名,顿时让温体仁等人噎了一下。

徐光启此时出列,他神情激动,却不是愤怒,而是终于得遇明主的慨然:“陛下圣明!温阁老所言,臣不敢苟同!夫天下之事,何者为重?强兵以御外侮,富民以安内患,此乃当前第一急务!强兵需利器,富民需兴工。利器、兴工,岂能离得了格物之理、算学之精?”

他转向温体仁,语气沉痛却坚定:“温阁老只知空谈道德文章,可知辽东将士因火器粗劣而白白送命?可知黄河决堤因算法不清、测量不准而屡修屡溃?可知田亩赋税因胥吏算法昏聩而民怨沸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陛下增设此二科,非是轻视经义,正是要选拔既通圣贤大道,又晓实务之才!此乃匡正科举积弊、求取真才实学之圣举!老臣,万分赞同!”

“徐阁老!你……”温体仁气得脸色发白,指着徐光启,却一时找不到话反驳。

崇祯不再给他们纠缠的机会,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带着煌煌帝威:

“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尔等口口声声‘道’、‘国本’,却可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若满朝文武,皆只知背诵章句,空论玄理,而于兵械、农工、水利、算数一窍不通,我大明如何对抗建虏铁骑?如何治理江河泛滥?如何理清天下赋税?难道要靠你们的之乎者也去骂死敌人,靠你们的道德文章去堵住堤坝吗?!”

他声音如同雷霆,震得殿宇嗡嗡作响,也震得温体仁等人面色惨白,不敢直视。

“科举是为国选材,非为尔等皓首穷经、固步自封之私器!天下之大,并非只有一条路!朕要的,是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人才!”

“格物、算学,必考!此事,关乎大明国运,绝非儿戏!朕不仅要考,将来还要在国子监、在天下官学,逐步推行此学!”

“尔等身为朝廷重臣,不思如何为国遴选真才,反倒因循守旧,阻挠新政,是何道理?!”

“若再有非议者,视同抗旨!”

皇帝斩钉截铁的话语,为这场朝堂争论画上了休止符。温体仁等人虽心中不甘,愤恨不已,却再不敢当面顶撞,只得悻悻然低下头,眼中却闪烁着怨毒与算计的光芒。明的不行,他们自然还有暗的手段。

经筵不欢而散。消息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出宫外。

皇帝力排众议、强推科举改制的消息,以更快的速度传遍了京师,继而通过驿道飞速传向全国州府。

真正的风暴,此刻才刚刚开始。天下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苦读多年、即将看到晋升希望的举子们,彻底炸开了锅。一场围绕科举改制、思想新旧之争的滔天巨浪,已轰然掀起,其影响之深远,将远超京畿的清丈风波!

(第24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