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的亲自指导下,整个工坊如同最精密的仪器般高速运转起来。水力驱动的大型石磨轰隆作响,将混合矿料碾磨得无比细腻。窑火燃烧得更加炽烈,将窑壁都烧得通红。工匠们全神贯注,每一个步骤都力求完美。
朱由检并未离开,他就站在工坊一角,负手而立,静静地等待着。方正化默默地为皇帝搬来一张榆木凳子,朱由检却摆摆手,他的全部心神,都已系于那熊熊燃烧的窑火之中。这一刻,他不再是身居九重的帝王,更像是一位等待实验结果的首席科学家。
数个时辰在紧张的忙碌中悄然流逝。当窑火渐熄,温度稍降,工匠们用特制的长铁钩将烧结好的块状熟料拖出时,一股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
那塑料呈现出一种漂亮的灰黑色,结构致密,敲击之声清脆。
“快!冷却!研磨!”宋应星声音嘶哑地催促着,眼睛一眨不眨。
最后的工序完成。当一小袋灰绿色、细腻异常的粉末被呈到朱由检面前时,整个工坊鸦雀无声,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
朱由检亲手接过一把,仔细捻摸,满意地点点头:“细度够了。”他吩咐道:“取清水来,和泥!”
清水倒入水泥粉中,快速搅拌,很快变成了一摊灰浆。朱由检亲自动手,将其填入预先准备好的木模中,抹平表面。
然后,便是等待。
时间仿佛变得格外缓慢。工坊内静得能听到彼此粗重的呼吸声和炉火的余烬噼啪声。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块小小的灰浆石块。
一刻钟……两刻钟……
朱由检用手指轻轻触碰表面,已然微凝!
一个时辰后,触摸之下,竟已初步硬化!且表面光滑平整,与之前那些粗糙开裂的失败品天壤之别!
“成了……成了!陛下!成了啊!”宋应星扑到近前,声音因极度激动而变调,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他毕生钻研工技,从未有一刻如现在这般,感受到知识化为现实力量的巨大冲击!
工匠们更是欢呼雀跃,相拥而庆!老工匠抚摸着那坚硬的石块,如同抚摸绝世珍宝,喃喃道:“神物……真是神物啊!点泥成石,化腐朽为神奇……”
朱由检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淋漓的笑容,那是理想照进现实的光芒。他朗声道:“好!此物当名为‘水泥’!传朕旨意!”
他目光灼灼,语速加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一、天工坊即刻扩大水泥生产,工匠皆有重赏!宋爱卿,由你总揽,尽快制定标准工艺流程与配比!”
“二、工部及京营即刻抽调人手,朕要在三天内,看到从格物院到西直门的那段坑洼官道,用水泥和碎石混合铺设平整!”
“三、令河工都督府派人前来学习,开春之后,永定河最险的那几段堤坝,给朕用水泥加固!”
“朕要让这满京城的百姓和文武百官都看看,朕所说的‘格物致知’,‘实业兴邦’,绝非虚言!这,就是朕送给大明的新年贺礼!”
旨意一出,如同给这台刚刚诞生的强大机器注入了最后的动力,整个格物院乃至相关的衙门都随之高效运转起来。
三天后。
一段宽阔平整、灰白色的神奇道路出现在京城,引发了万人空巷的围观。百姓们踩着坚硬如石、雨后也不泥泞的道路,惊愕万分,议论纷纷,皆称之为“天路”。
“乖乖,这比皇宫里的金砖还平整哩!”
“听说叫水泥路?这水泥是个啥仙法?”
“是皇上让格物院弄出来的!说是以后咱北京城全是这种路!”
“圣天子在上!真是活菩萨啊!”
消息迅速传遍朝野。温体仁在府中听闻后,默然良久,最终只是阴沉地哼了一声,看着窗外开始飘落的雪花,不知在想些什么。而更多务实或心怀期待的官员,则真正开始审视皇帝大力推崇的“实学”,其背后所蕴含的可怕力量。
紫禁城中,朱由检听着方正化汇报京城民众对水泥路的欢呼,只是淡淡一笑。
他站在乾清宫的暖阁内,望着窗外渐渐被洁白覆盖的琉璃瓦,手中把玩着一块冰冷坚硬的水泥石块。
“方正化。”
“奴婢在。”
“路,只是开始。接下来,是城防,是工厂,是水坝……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少年的皇帝眼中,倒映着窗外愈演愈烈的风雪,却燃着足以融化严寒的火焰。
“而这,仅仅是一把微不足道的钥匙。”
(第243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