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领旨!”李若琏眼中精光一闪,躬身应命。用退伍军人,因其受过严格纪律训练,忠诚度高;用年轻吏员,因其有知识,少受官场旧习污染。两者结合,是一把前所未有的快刀。
他又看向李邦华和王正志:“李卿,王卿,由户部总揽,制定新则例。试点区内,将所有正税、杂税、乃至新近加派之饷,全部合并,计亩征银!彻底贯彻一条鞭法精神,不得再有额外加征!”
“丈量之后,重新造册,‘摊丁入亩’!将丁银(人头税)摊入田亩之中,与田赋一并征收。有田者纳税,无田者不纳丁银!此举或可稍苏小民之困!”
“制定统一之‘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格式、算法皆需统一!户部要派员巡回核查,新册一旦制定,即刻呈报朕处存档,以防地方篡改!”
“清丈期间,朕会令都察院御史及锦衣卫密切监控,凡有豪强阻挠、官吏舞弊者,无论涉及何人,背景多深,一律严惩不贷!”
崇祯的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如同钉子砸入木头:“记住,我们清的不仅是田亩,更是吏治,是民心,是我大明的国运!此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李邦华和王正志听得心潮澎湃,又感到肩头压力如山。他们深知,这看似只是税务技术改革,实则是向整个旧的利益分配体系发起的总攻。皇帝这是要用两支奇兵(退伍兵+青年吏员),直插帝国财政痼疾的最深处。
“臣等……必竭尽全力,以报陛下!”两人深深颔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也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个真正廓清寰宇、再造税基的机遇。
徐光启抚须沉吟道:“陛下,清丈田亩,测量为首要。格物院可抽调精于算学、几何之人,协助培训吏员,并研制、校准标准丈量器械,力求精准统一。”他始终是从技术角度思考问题。
“准!”崇祯点头,“此事便由徐先生协调格物院协助。”
部署已定,众人告退。暖阁内只剩下崇祯和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的方正化。
崇祯踱步到窗前,推开一丝缝隙,寒冷的夜风瞬间涌入,让他精神一振。窗外紫禁城的重重殿宇在夜色中沉默矗立,如同盘踞的巨兽,而在这巨兽的体内,一场深刻的手术即将开始。
“方正化。”
“奴婢在。”
“你说,朕这般举动,是不是有点像……嘉靖爷爷当年要搞‘皇庄清查’那般?”崇祯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方正化心中一惊,嘉靖帝的清查皇庄最终因阻力巨大而不了了之,还闹得朝野汹汹。他小心翼翼地道:“主子爷圣心独运,非常人可测。然主子爷手握新军,又有格物之利,更兼……更兼决心之坚,恐非前朝可比。”
崇祯笑了笑,笑容里没有温度:“嘉靖爷爷当年,是想从皇亲国戚嘴里抢食,充实自己内帑,结果碰得头破血流。朕今天,是要从天下所有的蛀虫嘴里抢食,用来强军、富民、巩固这大明江山!”
他关上车窗,语气变得冰冷而坚定:“所以,他们最好祈祷清丈顺利。若不然,嘉靖爷爷当年没做成的事,朕不介意……用更彻底的方式来完成。”
方正化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他深深低下头:“奴婢……明白了。”
夜色更深,乾清宫的灯火长明。一场无声的战役,已在纸面地图和密令调兵中,拉开了序幕。它的刀锋,将比任何战场更冷,也更接近这个帝国衰败的心脏。
(第245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