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45章 税改密议 一条鞭法

第245章 税改密议 一条鞭法(1 / 2)

第245章 税改密议,一条鞭法

文华殿的家宴余波未散,福王那“祖制不可轻变!”的咆哮仿佛还在梁柱间嗡鸣。但乾清宫西暖阁内的气氛,却与之截然不同。这里没有美酒佳肴,没有宗亲贵胄,只有跳动的烛火、铺满案几的图表账册,以及几张凝重的面孔。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旧纸张的微尘味,以及一种近乎凝滞的、唯有最高决策层才有的沉重压力。崇祯帝朱由检(以下称崇祯)已褪去宴饮时的温和外衣,身着常服,目光如炬,指尖点在一张巨大的《大明两京十三省略图》上,那上面用朱笔和墨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与数字,宛如一位主帅在审视关乎国运的战场沙盘。

户部尚书李邦华、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肃立一旁,此外还有一位面色黧黑、风尘仆仆的中年官员,乃是刚从南直隶调回,以清廉刚直、精通钱谷着称的户部清吏司郎中王正志。阁臣徐光启也在场,他虽主要负责科技农业,但税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亦需他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型官员坐镇支持。

“福王叔他们,看到的是一年三百多万石粮食流入了宗室的口袋。”崇祯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冷硬的质感,仿佛在敲击一块生铁,“而朕看到的,是山西本省存留粮一百九十二万石,却要承担三百一十二万石的宗室禄米!是湖广、江西、浙江等鱼米之乡,每年需要额外漕运多少粮食去填这个无底洞?这其间,又有多少损耗、多少脚价、多少经手官吏的层层盘剥?”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李邦华和王正志:“李卿,王卿,你们是管钱袋子的。告诉朕,抛开宗室这块最大的顽疾不谈,我大明如今的税制本身,症结何在?一条鞭法施行至今数十年,为何仍是旧疾未去,新弊又生?”

李邦华与王正志对视一眼,由李邦华率先开口,语气沉痛:“陛下明鉴。万历年间张江陵(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折银并入田赋征收,计亩征银,初衷确是好的,简化了税制,减少了中间环节。然……数十年下来,其弊已深。”

他深吸一口气,条分缕析:“其一,鞭外有鞭,条外有条。一条鞭法本已将大部分正杂税役合并,然近年来,因辽东战事、各地剿匪,加征之‘辽饷’、‘剿饷’、‘练饷’层出不穷,皆在条鞭之外另行加派,百姓负担实则倍增!”

“其二,官绅优免,积弊如山!有功名者可免徭役,官员士绅之家借此大肆兼并土地,却将税赋转嫁于无地少地之贫民。臣粗略估算,天下田亩,至少有三成以上诡寄、投献于官绅名下,逃避税赋!此乃国帑流失之大端!”

“其三,银贵谷贱,小民破产。一条鞭法要求纳银,然百姓手中无银,唯有卖粮换银。每逢征税时节,奸商豪强便联手压低的粮价,抬高银价,谷日贱而银日贵,百姓往往需卖去数倍之粮,方能完税,实则苦不堪言!”

“其四,胥吏如虎,上下其手。税则看似统一,然丈量、核算、征收各个环节,胥吏皆可从中舞弊。亩数可以少报,等则可以抬高,银两成色可以挑剔……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层层盘剥,民怨沸腾!”

李邦华每说一条,崇祯的脸色便沉下一分。这些情况,他凭借历史知识早有预料,但由户部尚书亲口证实,其严重性依然触目惊心。

王正志适时补充,声音带着南方口音,却异常清晰:“陛下,李部堂所言句句属实。臣在南直隶所见,更是触目惊心。苏松常镇等府,膏腴之地,然税册混乱,田亩不清,富者田连阡陌而税粮无几,贫者无立锥之地却需承担重税。甚至有‘产去税存’之怪象,百姓田产早已卖于他人,税赋却仍原主承担,直至破家荡产!此非征税,实为通民为匪,驱民为盗!”

一直沉默的李若琏此时也开口,声音冷冽如刀:“陛下,锦衣卫暗查各地,所获情报与二位大人所言吻合。地方豪强与胥吏、甚至部分官员勾结,瞒报田产、转嫁税负之事极为普遍。其手段隐蔽,已成体系。若要清丈,必触其逆鳞,恐生事端。”他这话既是预警,也表明了锦衣卫已做好准备。

崇祯闭上眼,手指用力按压着眉心。暖阁内静得能听到蜡烛燃烧的噼啪声。他仿佛能看到一幅画面:贪婪的胥吏在乡间咆哮,破产的农民在哭泣,官绅的庄园却在不断扩大,仓库里堆满了本应属于国家的粮食和白银……而九边的将士,却可能因为缺饷而挨饿受冻,甚至哗变!

“弊政猛于虎,贪腐蠹国基!”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已没有丝毫犹豫,只有破釜沉舟的决绝,“祖宗之法若已沦为蛀虫啃噬社稷的工具,那便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一条鞭法是个好架子,但里面的腐肉,必须挖干净!”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两个区域:“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全面铺开恐生大乱。李卿,王卿,朕意已决,就以北直隶(京畿)、南直隶苏松府,两地为首批试点!”

“为何是这两地?”崇祯自问自答,目光锐利,“北直隶,天子脚下,勋贵、皇庄、官绅云集,积弊最深,阻力最大!但正因如此,一旦在此成功,则天下震动,再无不可为之事!可为天下范!”

“苏松府,乃天下财赋重地,税源最丰,亦是最乱!若能在此理清账目,则可供复刻之经验最多,收获亦最大!可谓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他看向李若琏:“李指挥使!”

“臣在!”

“着你锦衣卫,从退伍之神机新军中,遴选家世清白、识字、忠诚可靠之老兵;再从国子监及各地府学中,招募一批通晓算学、有志于实务之年轻吏员。两者混合,组建‘清丈工作队’!由你进行为期一月的紧急培训,教授新式测量法、记录法、算术法,更要严明纪律!告诉他们,他们是朕的钦差,是下去为朕、为大明清理田亩,丈量公平的!胆敢舞弊者,军法从事! 朕许你先斩后奏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