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13章 登基议程

第213章 登基议程(2 / 2)

“朕命你,协助李尚书,依朕方才所言,于三日之内,重新核定仪程用度,核心理序不变,但所有浮费、冗费,能省则省!朕要看到一份实实在在的预算,最终花费,朕希望控制在五万两以内。你可能办到?”

倪元璐眼中闪过一抹激动和士为知己者死的热切,立刻大声道:“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李思诚脸色变幻,最终也只能躬身:“老臣…遵旨。” 皇帝既保全了他的面子(核心议程不变),又实际采纳了“节俭”的建议,还指定了具体执行人,他无话可说。

温体仁则深深躬身:“陛下圣明!如此既恪守祖制,又体恤民力,实为两全之策,臣钦佩之至。”

“嗯。”朱由检点点头,似乎想起什么,又道:“还有,大典之后,朕将于平台(紫禁城建极殿后右门)召对群臣,商议国事。此非正式朝会,不必过于拘礼,重在实务奏对。此项,加入议程附则。”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新君不喜空谈,注重实际。徐光启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处理完礼部之事,朱由检让李思诚和温体仁先行退下,却单独留下了倪元璐。

“倪卿,”朱由检的语气缓和了些,“朕知你擅长书画,文采亦佳。登基诏书,已由内阁草拟,但朕观之,辞藻虽华丽,却稍欠力道。你拿回去,斟酌损益,核心不变,但语气可更坚决些,重点突出‘革新’、‘务实’、‘自强’之意。明日晌午前,交予方正化。”

这突如其来的信任,让倪元璐受宠若惊,更是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他激动地再次跪倒:“臣必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待倪元璐也退下后,朱由检对英国公和徐光启道:“国公,徐先生,登基之日,京畿防务及大典仪仗护卫,至关重要。李若琏已掌控锦衣卫及京城巡防,但皇城及大典现场的秩序,还需国公爷多多费心,调动可靠勋卫子弟协助。”

英国公张维贤慨然应诺:“陛下放心,老臣这把骨头,还能替陛下看好家!”

“徐先生,登基之后,百废待兴,科技兴国、农事改良、军械更新,诸多要务,朕需你鼎力相助。”

徐光启躬身:“老臣愿为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众人告退后,殿内重归寂静。

朱由检缓步走到殿门口,负手望向天空。不知何时,原本铅灰色的天空变得更加阴沉,浓重的乌云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一场秋末的暴雨,似乎正在酝酿。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他低声轻吟,随即嘴角又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也好,一场大雨,正好将这紫禁城里的血腥气,好好冲刷干净。”

方正化无声地递上一件披风。

“大典的日子,礼部选了几个?”朱由检忽然问。

“回皇爷,按历法推算,九月朔日(初一)、初六、十二,皆是吉日。”

“就定在九月十九吧。”朱由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他记得很清楚,历史上的崇祯,就是在天启七年八月即位,翌年改元。他不需要什么吉日,他需要的是尽快名正言顺地掌握权力,开启他的时代。

“皇爷,这…”方正化稍一迟疑,那是十几天后,时间略显仓促,且并非礼部首选吉日。

“就去这么告诉礼部。”朱由检的语气不容置疑,“朕,就在九月十九日,于皇极殿即皇帝位。让他们抓紧准备。”

“是,老奴这就去传旨。”方正化不再多言,躬身退下。

空荡的大殿内,只剩下朱由检一人。远处隐隐传来沉闷的雷声。

登基的议程已定,巨额的财富已初步分配,清洗的风暴暂告段落。

但他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开始。坐上龙椅,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那龙椅之下,是汹涌的暗流,是积重难返的沉疴,是虎视眈眈的强敌,也是他立志要挽救的、风雨飘摇的天下。

他深吸一口带着暴雨将至的潮湿气息的空气,眼神无比坚定。

九天之后,紫禁之巅,他将正式加冕。而真正的战斗,那时才刚刚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