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08章 昭雪天下

第208章 昭雪天下(1 / 2)

第两百零八章 昭雪天下

文华殿内的灯火彻夜未熄。朱由检(监国)伏案疾书,朱笔在堆积如山的奏章上勾勒批红,或准,或驳,或令有司再议。王承恩侍立一旁,悄无声息地添茶换烛,眼中满是血丝,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殿外秋风渐起,吹得檐角铁马叮咚作响,更衬得殿内一片肃穆凝滞。这一夜,大明帝国的权柄中枢,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重新开始搏动。

天色将明未明之际,最后一份紧急奏章处理完毕。朱由检搁下笔,揉了揉酸涩的眉心,脸上不见疲惫,反而有一种锐气逼人的神采。他站起身,走到殿门前,推开沉重的殿门。

清冽的晨风瞬间涌入,带着深秋的寒意,吹散了一夜的沉闷。东方天际已露出一线鱼肚白,紫禁城层层叠叠的琉璃瓦顶在曦微的晨光中勾勒出沉默而恢弘的轮廓。

“时候到了。”朱由检轻声自语,目光投向皇极殿(清代太和殿)的方向,那里是举行大朝会、颁布重要诏令的场所。虽然正式的登基大典尚未举行,但有些事,必须即刻去做,一刻也不能再等。

“方正化。”

“奴婢在。”如同影子般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诏书可曾拟好?”

“回主子,翰林院几位学士连夜拟就,奴婢已按主子之意修改润色,誊抄用印完毕。”方正化双手奉上一卷明黄色的绢帛,正是以监国信王名义颁布的正式诏书。

朱由检接过,并未展开细看,只是握在手中,感受着那丝绢的冰凉与沉重。这薄薄的一卷,承载着无数忠魂的昭雪,也承载着他收拢天下士人之心的第一步。

“传令:辰时正,于皇极门宣读监国教令,百官聆听。”皇极门是皇极殿的前门,在此宣读诏书,规格仅次于大殿之内,足见其重要性。

“奴婢遵旨。”方正化躬身领命,迅速安排下去。

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在清晨的京城官邸间荡开涟漪。原本因昨日巨变而惶惶不安、或观望或窃喜的官员们,接到紧急入宫听宣的命令,心中皆是惊疑不定。如此急切,所为何事?是继续清算?还是…新朝有新策?

辰时将至,皇极门前广场。文武百官依品级肃立,鸦雀无声。气氛比往日大朝会更加凝重。许多人偷偷抬眼打量前方。只见监国信王朱由检并未坐在御座上,而是身着素服,站立于丹陛之上,面色沉静,不怒自威。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三位勋贵立于武官最前列,神色肃然。而文官班列中,原本阁臣的位置空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刚刚被任命为“内阁行走”的徐光启、李邦华、孙元化三人。他们的出现,引得无数道目光聚焦,好奇、羡慕、嫉妒、审视…不一而足。

此外,在队伍侧前方,还站着一些身着素服、神情悲戚却又带着一丝期盼的身影——他们是部分得以幸存或刚刚被从诏狱中释放的东林官员家眷代表。

“辰时正——!”随着礼官一声悠长的唱喏,全场肃然。

方正化上前一步,展开手中明黄诏书,运足中气,清晰洪亮的声音瞬间传遍整个广场:

“奉天承运,监国信王令曰:”

“朕闻:国之兴衰,系于忠奸;政之明暗,在于赏罚。然天启朝中,权阉魏忠贤,欺天罔上,窃弄权柄,结党营私,紊乱朝纲。其视国法如无物,逞私欲而横行。构陷忠良,荼毒善类,致使柱石摧折,正气不张;贪墨横行,民怨沸腾,乃至国库空虚,边备废弛。其罪滔天,罄竹难书!”

开场便定下基调,言辞犀利,直指核心,毫不避讳。下方百官中,不少曾依附阉党者已是股栗不已,汗出如浆。

“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公忠体国,直言敢谏,乃社稷之干城,士林之楷模。 却遭魏逆深文周纳,罗织罪名,惨陷囹圄,竟致屈死诏狱!其身虽殒,其志长存;其冤不雪,天理何存?!”

读到这些名字时,台下那些家眷代表已是泣不成声,纷纷跪倒在地。许多正职官员亦面露悲愤,眼眶湿润。

“熊廷弼,经略辽东,虽有疏失,然罪不至死。魏逆为掩其党羽贪渎军饷、贻误战机之实,竟以莫须有之罪构陷,致使栋梁倾折,边关震动,此乃自毁长城之痛!”

“还有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黄尊素、李应升…等一众忠臣,或被迫害致死,或遭削籍罢黜,皆因不与阉孽同流合污,遂致奇祸!”

一个个名字被念出,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这是在彻底否定魏忠贤时代的政治正确,是在为过去数年的黑暗政治翻案!

“孤,监国秉政,痛心疾首,岂容忠魂含冤于九泉,岂许奸佞窃笑于身后?!”方正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故特颁此令:”

“一、 所有被魏逆忠贤及其党羽诬陷、迫害之官员,一律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二、 追赠杨涟、左光斗等已故忠臣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等荣衔,依礼厚葬,优恤其家眷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