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05章 定策文华

第205章 定策文华(2 / 2)

朱由检话锋一转,看向张维贤:“英国公,三法司会审魏逆及其核心党羽之事,需尽快提上日程。由您牵头,都察院、大理寺、刑部选调尚未彻底沦陷、风评尚可的官员主审,锦衣卫协理,要求他们务必审清问明,每一桩罪行都要有确凿证据,每一份口供都要画押确认。此事要快,要准,要铁证如山,要经得起天下人审视!审结之后,其罪状要刊印成册,明发天下州县,使妇孺皆知魏阉之恶,新朝之明!”

“老臣明白!”张维贤重重点头,“此案必办成铁案,足以警示后世宵小!”

“此外,”朱由检微微沉吟,“登基大典的仪注,礼部应已在准备。转告他们,典礼务求庄严隆重,合乎祖制,但一应耗费,需从俭办理,不得靡费。眼下国用艰难,银子要花在刀刃上。”

“殿下圣明!”这一点,连施凤来都由衷赞同。

殿内议事的节奏极快,一项项决策在高效的对话中迅速形成。朱由检对局势的洞察、对轻重缓急的把握,远超张维贤和徐光启的预期,他们往往只需提出方向,殿下便能立刻想到执行细节和可能遇到的阻碍,并给出明确的指令。施凤来则大多时候只有记录和领命的份,心中那点侥幸和观望之心早已被碾压得粉碎,只剩下凛然敬畏。

阳光逐渐升高,殿内愈发明亮。

朱由检最后总结道:“今日所议,即刻施行。英国公负责京畿稳定与三司会审;施阁老稳住内阁部院日常运转;徐先生暂领农事推广及协助军械清查事宜。孤予你们相应权柄,遇不决之事,可直报文华殿,或通过方正化、李若琏转呈。非常之时,行权宜之计,不必过分拘泥程序。”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三位重臣,语气沉凝而充满力量:“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然孤既受命于天,承此国运,必与诸公、与天下忠臣义士,同心戮力,挽此狂澜!自今日起,我大明,要换一番气象了!”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在文华殿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开创未来的气魄。

张维贤、徐光启乃至施凤来,皆离座躬身,肃然应道:“臣等,谨遵监国令旨!愿效犬马,共克时艰!”

会议散去,张维贤和施凤来先行告退,步履匆匆,他们肩上的担子沉重,需立刻投入工作。

徐光启略慢一步,他看向朱由检,似乎还有话想说。朱由检微微一笑:“徐先生可是在想格物院与火炮之事?”

徐光启一惊,随即坦然道:“殿下明鉴万里。老臣确有此念。新式火器乃强军之本,格物之学乃强国之基。只是此乃长远之计…”

“长远之计,亦需始于足下。”朱由检走到他身边,声音压低了些,却更显亲近,“先生放心,工坊那边,宋应星等人早已准备多时。待大局稍定,孤便会下旨,正式设立‘皇家格物院’,由先生执掌,汇聚天下英才,专研利国利民之实学。火炮燧枪、农具水利、天文历法…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皆可大力研习推广。届时,还要请先生多费心。”

徐光启闻言,眼眶不禁湿润,深深一揖到底:“殿下以国士待臣,臣必以国士报之!格物致知,强国富民,老臣…万死不辞!”

送走徐光启,文华殿内暂时安静下来。

朱由检负手,踱步至窗前,望向窗外已被阳光彻底笼罩的宫阙。一夜的血腥与动荡似乎已被这片金光洗涤,但他知道,那不过是表象。脚下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辽东的皇太极、西北的饥民、空虚的国库、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无数艰难险阻仍在前方。

但他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一种历经漫长潜伏后,终于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锐气与期待。

“方正化。”

“奴婢在。”

“传李若琏。接下来,该是时候彻底打扫干净屋子,准备迎接…新主人了。”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决断,仿佛一位高明的棋手,在落下决定性的第一子后,已然看到了其后十步、百步的波澜壮阔。

(第四卷第205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