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171章 秋日惊雷

第171章 秋日惊雷(1 / 2)

万历四十七年的秋意,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乾清宫外的银杏树已是一片金黄。寒风卷过宫墙,发出呜呜的哀鸣,仿佛预示着这个帝国即将到来的多事之秋。

信王府书房内,朱由检刚刚完成一份燧发枪机的设计图。八岁的他坐在特制的高脚椅上,眉头微蹙,小巧的手指握着炭笔,在宣纸上勾勒出精密的机械结构。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殿下,宫里传来急讯。”方正化推门而入,声音压得极低,面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他年仅十四,却已是信王府实际的大总管,平日里处事沉稳,此刻额角却渗出细密汗珠。

朱由检抬起头,炭笔在纸上轻轻一顿:“说。”

方正化趋前几步,几乎是贴着朱由检的耳朵说道:“皇上...病情突然加重,太医院几位院判都已紧急入宫。慈庆宫传来的消息,怕是...就这两日了。”

“咔嚓”一声,朱由检手中的炭笔应声而断。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一刻真正到来时,他仍感觉一阵心悸。天启帝朱由校,他名义上的兄长,实际上对他颇为照拂的年轻人,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刹那间,无数记忆碎片涌上心头:历史上崇祯继位时的内忧外患,魏忠贤权倾朝野的嚣张气焰,辽东后金铁蹄的步步紧逼,以及最终景山上那棵歪脖子树...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八年的准备,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他从椅子上跳下来,走到窗边,望向紫禁城的方向。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他稚嫩却异常沉静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消息如何传来的?可靠吗?”朱由检的声音平静得不像个八岁孩童。

“是李公公冒险递出来的消息,”方正化低声道,“他在乾清宫当值,亲眼看见皇上突然呕血昏迷。魏公公已经下令封锁消息,但...”

朱由检微微颔首。李公公是他三年前安插进乾清宫的眼线,平时只传递最关键的情报。

“王府外可有异常?”

“东厂的番子比平日多了三成,各个门口都有陌生面孔徘徊。”方正化回道,“我们的人还发现,后街的几个制高点也被人占据了。”

朱由检眼中寒光一闪而逝。魏忠贤这是要控制所有可能继位的人选,尤其是他这位法定继承人。

八年了,自从他穿越成为五岁的信王朱由检,就开始为这一天布局。表面上,他是个体弱多病、只对“奇技淫巧”感兴趣的无害藩王;暗地里,他培养班底、发展科技、积累财富、编织情报网,等的就是天启驾崩、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

“方正化,”朱由检突然转身,眼神锐利如刀,“启动‘龙吟’计划最高预案。通知李若琏、宋应星、沈廷扬,按甲字案行动。府内戒备提升至最高级别,没有我的手令,一只苍蝇也不许飞出府去!”

“是!”方正化精神一振,眼中闪过兴奋与紧张交织的光芒。多年的潜伏与准备,终于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

朱由检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特制的信纸,取出一支看似普通的毛笔。这笔内藏玄机,用的是他特制的隐形墨水,写出的字迹片刻后就会消失,只有用特殊药水才能显形。

他运笔如飞,写下几道关键指令:令李若琏的“影卫”立即进入战备状态;令宋应星的“匠作营”准备好特种装备;令沈廷扬的“海东青”控制京津水路。

每一道指令都关乎成败,关乎生死,关乎大明王朝的未来。

写完最后一道指令,朱由检将信纸仔细折好,交给方正化:“即刻发出,万无一失。”

“奴才以性命担保!”方正化郑重接过,小心纳入怀中贴身处。

就在这时,王府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声。朱由检与方正化对视一眼,俱都神色一凛。

“殿下且在书房稍候,奴才去看看。”方正化说着,悄无声息地退出门外。

朱由检走到窗边,透过细密的窗格向外望去。只见王府大门外,一队锦衣卫打扮的人马正在与王府护卫对峙。为首的是个面生的千户,态度嚣张,声音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奉厂公令,近日京城多有宵小作乱,特来护卫信王殿下安全!尔等速开府门,让我等进驻护卫!”

朱由检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魏忠贤果然动手了,以“护卫”为名行软禁之实,这是要控制他这位最可能的继承人。

王府护卫长不卑不亢地回道:“千户大人好意心领了。只是信王府自有护卫规程,不敢劳烦锦衣卫的弟兄们。若千户大人不放心,可在府外加强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