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冷笑:“就知道这老狐狸要玩花样。让咱们的人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每粒粮食都要有去处。对了,发放粮食时记得挂上‘信王赈灾’的牌子。”
“已经按殿下吩咐办了,”方正化笑道,“百姓们都称殿下是‘朱菩萨’呢。”
温体仁果然没安好心,派去的人到处挑刺,不是说粮食质量不好,就是说发放不公。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信王这边的账目清晰得令人发指,连每个领粮人的画押都有存档。
更让他们难受的是,朱由检居然发明了一套“救灾流水线”:灾民先登记,然后体检,接着领粮,最后还会被询问是否愿意参加以工代赈的项目——修水利、挖水井等。
“这信王哪学来这些门道?”温体仁的心腹暗中写信汇报,“灾民不但不闹事,还对他感恩戴德...”
这天,朱由检正在格物院看宋应星演示新式水车,李若琏急匆匆赶来:“殿下,温体仁又要出幺蛾子了!他明天要在朝会上弹劾您‘借灾敛财’,说是您用发霉的粮食赈灾!”
朱由检和宋应星对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
“殿下,您还笑?”李若琏急得直跺脚,“这可是重罪啊!”
朱由检拍拍他的肩:“老李啊,你知道什么叫‘压缩干粮’吗?”
第二天早朝,温体仁果然发难,声泪俱下地控诉信王用霉粮坑害灾民。
朱由检也不辩解,只是让人抬上来几个木箱:“温大人说的霉粮,可是这个?”
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一块块灰扑扑的砖块一样的东西。
温体仁指着那些“砖块”痛心疾首:“陛下您看!这粮食都发霉结成块了!”
朱由检慢悠悠地拿起一块,用力掰开,露出里面的干果和粮粒:“温大人有所不知,这是格物院特制的‘救灾饼’,用粮食、干果和盐压缩而成,不易变质,便于运输,一块能泡出一大碗粥呢。”
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一块饼放进热水里,很快泡出一碗稠粥。
“而且,”朱由检补充道,“这里面加了特殊药材,能预防瘟疫。温大人若是不信,可以尝尝。”
温体仁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天启皇帝难得地笑了:“由检有心了...赏!”
退朝后,朱由检正准备回府,却被徐光启拦住了。
“殿下真乃神人也!”老科学家激动得胡子都在抖,“敢问殿下是如何预测旱情的?老臣观星数十载,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啊!”
朱由检高深莫测地笑笑:“天机不可泄露...不过徐大人若有兴趣,可以来格物院听听宋应星的气象课。”
正当朱由检以为这场风波已经平息时,李若琏又带来一个惊人消息:“殿下,我们在陕西的人发现,有些灾民领到的确实是发霉的粮食!”
“什么?”朱由检猛地站起,“怎么可能!我们的粮食都是严格检查过的!”
“是有人调包!”李若琏咬牙切齿,“就在运输途中,把我们好的粮食换成了霉粮!”
“查!一查到底!”朱由检怒道,“我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子!”
三天后,真相大白:竟然是温体仁的一个远房亲戚,勾结粮商,想用霉粮替换好粮,从中牟利!
朱由检看着调查报告,气得笑出声:“好个温体仁,贼喊捉贼啊!这下我看你怎么解释!”
然而当他准备第二天在朝会上发难时,却突然接到消息:那个涉案的温家亲戚,昨晚在狱中“自尽”了...
“好个断尾求生!”朱由检狠狠一拳砸在桌上,“温体仁这老狐狸,下手真快!”
方正化低声道:“殿下,虽然人死了,但我们查到,那些霉粮都是从山东一个粮仓流出来的,而那个粮仓...似乎与衍圣公府有关。”
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孔家也掺和进来了?这下有意思了...”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喧哗声。一个小太监连滚爬进来:“殿下!不好了!格物院...格物院炸了!”
朱由检吓了一跳:“怎么回事?宋应星人呢?”
“宋先生没事,就是...就是实验那个什么‘人工降雨’的时候,不小心把房顶掀了...”
朱由检扶额苦笑:“这个宋应星...走吧,去看看他又搞出什么名堂了。”
走在去格物院的路上,朱由检心思却还在衍圣公府上。孔家这个千年世家,居然也卷入了这场斗争,事情似乎越来越复杂了。
他突然想起什么,问方正化:“山东那边的清田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不太顺利,”方正化摇头,“地方豪强抵制得很厉害,尤其是曲阜一带...”
朱由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
看来,是时候会会这个“天下第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