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149章 崇祯字典

第149章 崇祯字典(2 / 2)

“这个‘日’字,像不像个太阳?所以日就是太阳的意思。”朱由检用生动的比喻教学,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就在这时,李若琏匆匆走来,在朱由检耳边低语:“殿下,温体仁派人在外面盯梢,怕是又要找麻烦。”

朱由检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来得正好!你去...”

第二天早朝,温体仁果然又发难了。

“陛下!信王殿下阳奉阴违,昨夜在王府聚众授课,教授俗体字,臣有确凿证据!”

天启皇帝皱眉:“五弟,可有此事?”

朱由检不慌不忙:“皇兄明鉴,昨夜臣弟确实在王府授课,但教的不是俗体字,而是《孝经》。”

温体仁冷笑:“殿下何必狡辩?臣的眼线听得清清楚楚,您就是在教识字!”

“温大人说的没错,”朱由检突然话锋一转,“臣弟确实在教识字,但教的是《孝经》中的字。陛下若是不信,可当场考核。”

说罢,他朝殿外喊道:“带进来!”

只见三个平民打扮的人怯生生地走进大殿,扑通跪倒在地。

朱由检道:“这三位是昨夜听课的学生,陛下可随意考校他们《孝经》中的内容。”

天启皇帝来了兴趣,随口问了几句《孝经》中的句子,三人虽然紧张,却都对答如流,字正腔圆。

温体仁脸色一变:“这...这不可能!一夜之间怎能...”

朱由检笑道:“温大人有所不知,臣弟的教学方法特别,一晚上就能让人读懂《孝经》。若是温大人不信,也可派家中下人来学,保证三天就能读会写。”

朝堂上一片哗然。三天能读会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天启皇帝也震惊了:“五弟,此言当真?”

“臣弟愿立军令状!”朱由检信心满满,“若三日内教不会一个文盲读《孝经》,臣弟愿受任何惩罚!”

温体仁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好!臣就派家中一个马夫来学,若是三日后他真能读《孝经》,臣...臣就支持殿下的识字班!”

一场朝堂之争,就这样变成了教学赌约。

消息传出,京城哗然。温体仁家的马夫阿福一夜之间成了名人,走到哪都有人指指点点:“看!就是他要三天学会读《孝经》!”

阿福压力山大,见到朱由检时腿都在抖:“殿...殿下,小的一个字都不识啊...”

朱由检拍拍他的肩:“放心,包在本王身上。”

接下来的三天,信王府彻夜灯火通明。朱由检亲自教学,用他的“形声字归类法”和“崇祯注音”,果然在第三天晚上,阿福已经能磕磕巴巴地读完半本《孝经》了。

第四日早朝,温体仁信心满满地等着看笑话,却见阿福捧着《孝经》,虽然读得结结巴巴,却一字不差地读完了指定段落。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惊呆了。

温体仁脸色铁青,指着阿福:“你...你早就识字对不对?”

阿福扑通跪下:“老爷明鉴!小的以前真是一个字都不识啊!殿下教的方法神了,同音的字放一块儿记,偏旁一样的放一块儿认,想学不会都难!”

徐光启激动得老泪纵横:“陛下!此乃利国利民之大才啊!若能推广此法,我大明何愁人才不济?”

天启皇帝也龙颜大悦:“好!五弟果然厉害!朕准了,你那什么字典,尽管推广!”

朱由检却摇头:“皇兄,臣弟以为,此事不宜由朝廷推行。”

众人都愣住了。这么好的机会,信王怎么反倒推辞?

朱由检解释道:“若是朝廷推行,必然又有许多规矩限制,反倒不便。不如由臣弟先在民间试行,待成效显着再说。”

退朝后,徐光启追上朱由检:“殿下为何拒绝陛下好意?”

朱由检苦笑:“徐大人有所不知,我这是以退为进。您看着吧,不出三日,那些反对的人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果然,第二天开始,不断有官员悄悄来访,都是来求《崇祯字典》的。

“殿下,下官家中老仆想识字,求殿下赐书...”

“下官有个远房亲戚,想请殿下指点教学之法...”

朱由检来者不拒,统统满足。他心里清楚,这些官员嘴上反对,心里却明白识字人口增多对自己统治有利——毕竟能读告示就能理解政令,能写字的就能当吏员,何乐而不为?

短短一个月,《崇祯字典》悄然在京城流传开来,夜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朱由检更是创造性地推出了“拼音扫盲法”,让许多原本不识字的平民百姓很快就能读会写。

这日晚间,朱由检正在王府批阅各地送来的扫盲成果报告,李若琏突然急匆匆赶来:

“殿下,出事了!山东传来消息,有人仿造《崇祯字典》,在其中夹杂邪教经文,暗中传播!”

朱由检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千算万算,却没算到有人会利用扫盲运动来传播邪教!

“立刻查清是什么邪教!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这种伪版字典?”朱由检急问。

李若琏面色凝重:“已经发现三处,都在山东。更麻烦的是...东厂似乎也得到消息,魏忠贤正在调集人手,说要彻查‘信王邪书案’!”

朱由检倒吸一口凉气。好个魏忠贤,这是要借题发挥,把他一棍子打死啊!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方正化连滚带爬地冲进来:

“殿下!不好了!东厂的人把王府包围了,说要搜查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