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149章 崇祯字典

第149章 崇祯字典(1 / 2)

第149章 《崇祯字典》

天启七年的春天,北京城迎来了一件稀奇事——信王府门口排起了长队,而且排队的不是求见的官员,也不是请愿的百姓,而是一群七八岁的娃娃,个个手里攥着几文铜钱,眼巴巴地望着王府大门。

“排队排队!都别挤!”一个小太监站在门口维持秩序,声音尖细却颇有威严,“识字的站左边,不识字的站右边!”

队伍顿时乱成一团,大多孩子慌慌张张地往右边跑,只有零星几个怯生生地站在左边。

王府内,朱由检正对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发愁。

“宋先生,这《千字文》也太难了,能不能再简化点?”他指着其中一行,“你看这个‘鹑’字,笔画多得能当迷宫走,孩子们哪记得住?”

宋应星挠挠头:“殿下,这已经是最基础的启蒙读物了...”

“基础?”朱由检哭笑不得,“我这二十一世纪来的都觉得基础,明朝的娃娃们不得哭晕在茅房?”

方正化在一旁插话:“殿下,其实老奴觉得,识字本就是件难事,哪能一蹴而就...”

“错!”朱由检一拍桌子,“识字不难,是你们教的方法不对!来,看我给你们变个魔术。”

他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你们看,这是‘马’,这是‘妈’,这是‘骂’。”三个字排在一起,形声字的规律一目了然。

宋应星眼睛一亮:“殿下这是...要将汉字按偏旁部首归类教学?”

“不止,”朱由检又写下一组字,“这是‘青’,这是‘清’、‘请’、‘情’...看出门道没有?”

方正化眨巴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哎呦!这些字读音差不多啊!”

“聪明!”朱由检笑道,“咱们编一本《崇祯字典》,就按形声字分类,同偏旁的字放一起,同音的字放一起。再搞个拼音标注,保证娃娃们三个月就能读报纸!”

宋应星激动得胡子直抖:“殿下大才!若是此法可行,天下寒门学子都有书读了!”

说干就干。朱由检当即召集王府里所有识字的,连厨子账房都没放过,全部投入编撰工作。他自己更是亲自上阵,把现代汉语拼音简化成了一套“崇祯注音符号”。

几天后,第一版《崇祯字典》终于出炉。朱由检决定先在王府周边的穷苦孩子中试点,这才有了王府门口排长队的一幕。

“来来来,每人领一本,不要钱!”朱由检站在门口,亲自给孩子们发书,“回家好生学着,三天后我来考试,考得好的奖励糖葫芦!”

孩子们领到书,个个如获至宝,欢天喜地地跑了。

然而朱由检没想到,这事很快就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日早朝,礼部侍郎周道登突然出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陛下!信王殿下近日推行所谓《崇祯字典》,将圣人之字任意简化,败坏文风,玷污斯文,此乃断我华夏文脉之举啊!”

温体仁立刻跟着附和:“周大人所言极是!汉字乃圣人所创,一笔一划皆有深意,岂可随意更改?信王此举,实乃亵渎先贤!”

朱由检站在一旁,心里直骂娘。这帮老顽固,正事不干,咬文嚼字倒是一个顶俩。

天启皇帝本来在打瞌睡,听到“信王”二字才勉强睁开眼:“五弟,又有啥新鲜玩意儿了?”

朱由检赶紧出列:“皇兄,臣弟只是编了本识字课本,让穷苦孩子也能读书认字,并无更改汉字之意。”

“胡说!”周道登激动得胡子直抖,“臣亲眼所见,书中将‘礼’简写成‘礼’,将‘义’简写成‘义’,这不是篡改是什么?”

朱由检心里冷笑,面上却恭敬:“周大人,这些简写体民间早已有之,臣弟只是将其整理收录,方便教学而已。”

“民间俗体,岂登大雅之堂!”温体仁义正词严,“若人人都写俗体,百年之后,谁还识得正体?圣贤经典何人能读?”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多官员都站在周道登一边。毕竟读书人是少数,谁也不想自己的识字优势被平民百姓轻易超越。

徐光启看不下去了,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信王殿下初衷是好的。如今我大明识字者不足十一,若能推广简易识字法,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周道登立刻反驳:“徐大人!文字乃国之根本,岂可因便利而损其精髓?今日简化一字,明日简化一词,长此以往,圣贤之道谁人继承?”

双方争论不休,天启皇帝被吵得头疼,最后摆摆手:“罢了罢了,五弟也是好心。这样吧,你那什么字典,只在自家教教下人便是,莫要往外传了。退朝!”

朱由检憋着一肚子气回到王府,却发现门口又排起了长队。这次不是孩子,而是一群大人,个个衣着朴素,一看就是平民百姓。

“信王殿下!求您行行好,教我们识字吧!”一个老汉带头跪下,后面呼啦啦跪倒一片。

“老人家快请起,”朱由检连忙扶起老汉,“这是为何?”

老汉抹着眼泪说:“小老儿的孙子前日领了殿下的书回家,才三天就能认一百多个字了!街坊邻居看了都眼热,求殿下也教教我们吧!”

朱由检心中一动,问道:“您孙子现在何处?”

老汉朝人群里喊了一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怯生生地走出来,手里紧紧攥着那本《崇祯字典》。

朱由检随手指了几个字,男孩果然都认得了,虽然发音不准,但意思都说对了。

“天才啊!”朱由检惊叹。三天认一百多字,这放在现代也是神童级别了。

男孩却摇摇头:“殿下,不是俺聪明,是您的书编得好!同偏旁的字放一块儿,记一个就能猜一片!”

围观的百姓纷纷附和:“是啊殿下!您就开个识字班吧!我们愿意交学费!”

朱由检心中暗喜,表面却为难:“不是本王不肯,是朝堂上诸位大人不同意啊...”

百姓们顿时炸了锅:“那些官老爷自己识文断字,就不许我们平民百姓识字了?”“凭什么他们能读书,我们就得当睁眼瞎?”

眼看群情激愤,朱由检赶紧安抚:“诸位静一静!这样吧,本王在王府后院开个夜校,每晚教一个时辰,你们愿意来的就来,但切记保密,莫要声张。”

百姓们欢呼雀跃,千恩万谢地走了。

当晚,信王府后院灯火通明,朱由检亲自授课,来了足足两百多人,连窗外都趴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