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林夙谏阻(2 / 2)

皇帝见她体贴,面色稍霁:“爱妃有心了。”

崔婉如顺势走到皇帝身边,一边替他轻轻揉着太阳穴,一边状若无意地轻叹:“方才臣妾过来时,听闻宫人们在议论南巡之事,都说陛下若去江南,定能见识到我大胤锦绣河山,真是令人向往呢。”

皇帝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哦?宫人们也如此说?”

“是呢。”崔婉如语气柔婉,“只是……臣妾听着,心里却有些不安。”她适时地露出些许忧色。

“爱妃有何不安?”皇帝问道。

“臣妾是担心陛下。”崔婉如声音愈发轻柔,“江南虽好,终究路途遥远。臣妾记得,去岁陛下感染风寒,太医院调理了月余才好。这舟车劳顿,万一……臣妾不敢想。”她眼波流转,带着纯粹的担忧,“况且,臣妾听闻,江南气候潮湿,与京城大不相同,于陛下旧疾恐有妨碍。陛下乃万金之躯,关乎江山社稷,臣妾……实在放心不下。”

她这番话,句句不离皇帝身体,充满了小女子的关切与依赖,远比朝臣们冠冕堂皇的劝谏更能入耳。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语气缓和:“爱妃不必过于忧虑,太医院会随行照料。”

“太医院自是尽心,然终究是离了熟悉的地界。”崔婉如依偎过去,声音带着一丝撒娇的意味,“陛下,不如等过了这个冬春,待陛下圣体更康健些,再议南巡之事?也让户部那边,将用度核算得更详尽些,免得底下人办事不用心,委屈了陛下。”

皇帝沉吟着,没有立刻回答,但脸上的意动之色,明显淡去了几分。崔婉如知道火候已到,便不再多言,只细心伺候。

东宫书房内,烛火摇曳。

景琰已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他与林夙详细敲定了利用盐税案阻止南巡的步骤。

“杜衡那边,证据整理还需两日。”林夙禀报道,“石虎也已传回消息,掌握了关键证人藏匿之处,可随时启用。”

“好。”景琰目光锐利,“两日后,便是下一次常朝。届时,无论户部核算结果如何,我们便抛出部分证据,先敲山震虎!”

“是。”林夙应道,随即又想起一事,“殿下,还有一事。选妃大典已过,太子妃人选已定,按礼制,需由钦天监择选吉日,筹备大婚。此事,亦可稍加利用。”

景琰看向他,示意他继续说。

“大婚乃国之大典,亦需陛下主持。”林夙缓缓道,“殿下可借此为由,向陛下陈情,言及大婚在即,诸多礼仪需父皇亲自定夺,且儿臣亦盼父皇见证,恳请父皇待大婚之后再议南巡。此乃人伦孝道,陛下难以拒绝,亦可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

景琰眼中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合情合理、且充满温情的借口。“不错,此事便由孤亲自去向父皇提及。”

正在此时,书房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赵怀安的声音响起:“殿下,崔婕妤宫中派人送来一盒点心,说是感念殿下往日照拂。”

景琰与林夙对视一眼,皆有些意外。景琰道:“收下,代孤谢过崔娘娘。”

赵怀安领命而去。

林夙沉吟道:“崔娘娘在此刻送来点心,其意恐怕不止是感念。她素来机敏,怕是已在陛

景琰微微颔首,心中稍暖。这深宫之中,明枪暗箭,能得一二真心相助之人,实属不易。

“看来,阻止南巡,也并非我们独自在战斗。”景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带着凉意涌入,吹散了些许沉闷,“萧景哲想借此机会乾坤倒转?未免太小看孤,也太小看这宫墙之内,盘根错节的人心了。”

他转过身,对林夙道:“就按我们商议的办。盐税案,大婚之礼,双管齐下。务必要将南巡之议,扼杀在萌芽之中!”

林夙躬身:“奴才遵命。”

夜色渐深,东宫的灯火却久久未熄。一场围绕着南巡与盐税、交织着孝道与权谋的无声较量,已在宫廷的各个角落悄然展开。而谁能最终左右那位年老皇帝的心意,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