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瓜分利益(2 / 2)

“父皇。”景琰踏前一步,声音清晰而沉稳,“林夙身为内侍,恪尽职守,协助父皇处理宫廷事务,乃其本分。朝官职司任命,关乎国本,自有吏部、内阁依律办理,儿臣等亦当避嫌,内侍更不敢妄加评议。李阁老所言甚是,祖宗规制,不可轻废。”

他这番话,既撇清了林夙干预朝政的嫌疑,又重申了规制,堵住了那些清流的嘴,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东宫遵守规则的态度。

皇帝深深地看了景琰一眼,又瞥了一眼跪伏在地的李阁老等人,忽然轻笑了一声,那笑声干涩而带着一丝嘲弄。

“都起来吧。”他摆了摆手,“朕不过随口一提,看把你们急的。规矩,朕自然懂。”

他顿了顿,目光重新落回那份名单上,仿佛刚才的插曲从未发生。

“就按方爱卿的意思办吧。具体人选,吏部尽快拟旨,司礼监用印。”皇帝的声音带着疲惫,“至于京营副指挥使一职……”他拖长了语调,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朕已决意,由张威担任。即日赴任。”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皇帝确认,景琰的心还是沉了下去。京营兵权,终究还是落入了三皇子舅父之手。

“退朝——”高公公尖细的声音再次响起,为这场瓜分利益的朝会画上了句号。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情,依次退出金銮殿。

萧景哲经过景琰身边时,脚步微顿,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温和笑容:“皇兄今日辛苦了。日后朝中事务,还需皇兄多多指点。”

景琰面色平淡,微微颔首:“三弟客气了,分内之事。”

两人目光一触即分,都看到了对方眼底深处的冰冷与戒备。

走出大殿,寒风扑面而来。景琰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试图压下心头的郁躁。柳文渊和杜衡默默跟在他身后,脸色亦是不佳。

“殿下,”柳文渊低声道,“今日虽未能尽全功,但也保住了几个关键位置。吏部文选司郎中、漕运转运副使,都已是我们的人。只是京营……”

景琰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孤知道。能拿下这些,已属不易。”他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色,“三弟和首辅,都不会让我们轻易得逞。”

回到东宫书房,炭火温暖,却驱不散景琰眉宇间的寒意。林夙默默为他褪下朝服,换上常服,动作轻缓一如往日。

“今日……多谢殿下出言维护。”林夙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在朝堂上,当所有矛头指向他时,景琰那番话,是他唯一的屏障。

景琰转过身,看着他苍白的脸和低垂的眼睫,心中一阵刺痛。他知道林夙今日承受了多少压力和非议。

“是孤该谢你。”景琰的声音有些低沉,“若非你昔日谋划,孤未必能走到今日。如今却要你因孤之故,受此攻讦。”

林夙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波动,随即又恢复平静:“奴才心甘情愿。”

景琰看着他,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不知从何说起。权力的道路布满荆棘,他们彼此扶持走到这里,却发现前方的路更加险峻。皇帝的猜忌、三皇子的虎视眈眈、文官集团的敌意、还有那悬而未决的选妃之事……如同一张巨大的网,将他们越缠越紧。

“京营兵权落入张威之手,等于京城一半的防卫落在了三弟掌控之中。”景琰走到地图前,指着京城布防图,“我们必须加快动作。盐税案的证据,整理得如何了?”

林夙收敛心神,回道:“石虎已传回消息,关键账册副本不日即可送入京城。只是……时机仍需斟酌。此刻抛出,恐被三皇子反咬一口,说我们构陷。”

景琰点了点头:“那就再等等。等一个他无法翻身的机会。”他沉吟片刻,“另外,选妃之事,内务府那边可有动静?”

林夙的眼神黯淡了一瞬,低声道:“名单已初步拟定,正在核查各家嫡女的生辰八字和品行记录。预计年后便会开始初选。”

年后……景琰默算着时间,心中一片冰凉。那意味着,最多不过两三个月,他的东宫就将迎来一位陌生的女主人。这不仅是政治联姻,更是对他和林夙之间那隐秘关系的最大考验。

“殿下,”林夙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轻声道,“此事关乎国本,无可回避。我们……需早做准备。”

景琰闭上眼,揉了揉眉心。准备?如何准备?是准备好迎接一个可能被安插在他身边的耳目,还是准备好面对那无法避免的、与林夙之间日益拉开的距离?

“孤知道了。”他最终只是疲惫地吐出这四个字。

就在这时,赵怀安在门外禀报:“殿下,宫外传来消息,镇北侯府的人,今日递了帖子去三皇子府。”

景琰猛地睁开眼,林夙也抬起了头,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镇北侯苏穆,太子妃的最终人选——苏静瑶的父亲。他此刻派人接触三皇子,是什么意思?

是简单的礼节性往来,还是……某种信号?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纷纷扬扬,将天地染成一片素白。然而,在这洁白之下,隐藏的是更加汹涌的暗流和无法预知的危机。

瓜分利益的朝会看似落幕,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选妃这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也即将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