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京中应对(1 / 2)

太子遇刺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巡狩队伍尚未返回河间府行辕时,就已通过八百里加急,先一步传回了京城。

消息传入东宫时,林夙正在核对这个月的用度簿册。当小卓子连滚带爬地冲进来,脸色煞白地禀报此事时,林夙手中的朱笔一声落在纸上,殷红的墨点迅速晕开,如同心头滴落的血。

殿下……伤势如何?林夙的声音是自己都未料到的干涩沙哑,他猛地站起身,指尖冰凉。

信、信上说,殿下洪福齐天,只是受了惊吓,并未受伤,有侍卫为护驾受伤……小卓子喘着气,语无伦次,刺客擒获了几人,供、供认是二皇子指使!

听闻景琰无恙,林夙悬到嗓子眼的心才稍稍回落,但随即,更大的忧虑席卷而来。二皇子指使?萧景宏已被圈禁,势力十不存一,何来能力组织这等规模的刺杀?这分明是有人要借刀杀人,一石二鸟!既除太子,又彻底摁死二皇子!

他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此刻,京城之内,不知多少双眼睛正盯着东宫的反应。他不能乱,更不能显露出丝毫慌乱。殿下将京城托付给他,他必须稳住。

小卓子,林夙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传话下去,东宫一切如常,不得议论此事,违令者重罚。另外,请忠伯、苏女官即刻来书房议事。

小卓子见林夙镇定,也仿佛找到了主心骨,连忙跑出去传话。

片刻后,忠伯和苏婉如匆匆赶到。忠伯面色凝重,苏婉如眼中则满是未褪的惊惶。

林公公,殿下他……苏婉如急切开口。

殿下安然。林夙先给了她一颗定心丸,随即沉声道,但此事非同小可。刺客攀诬二皇子,看似证据确凿,实则漏洞百出。我怀疑,幕后黑手另有其人,意在挑起更大纷争,或将祸水引向殿下。

忠伯浑浊的眼中精光一闪:你是说……三皇子?

未必是他亲自出手,但必与他脱不了干系。林夙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殿下在巡狩路上,危机四伏。我们在京城,必须有所作为,既要配合殿下在外的反击,也要揪出这背后的黑手。

东宫书房很快成为了一个隐秘的指挥中枢。

林夙首先动用了那条直通宫内的密线,向深宫中那位隐秘的盟友传递了消息,请求其在皇帝面前,适当引导舆论,强调此事需深入调查,勿要因片面之词仓促定罪,以免让真正的元凶逍遥法外。

同时,他召来了冯静。

冯公公,需要你动用所有耳报神,林夙将一袋沉甸甸的金叶子推过去,我要知道,近半个月来,二皇子府残余势力,尤其是那位孙先生,以及与三皇子府、李阁老府上有密切往来的人员动向,特别是异常的资金流动和人员派遣。

冯静掂了掂金叶子,胖脸上挤出一丝笑意:林公公放心,杂家这就去办。不过……三皇子府和李阁老那边,盯得太紧恐怕……

不必贴身盯梢,林夙打断他,只需查探外围,留意是否有与河间府方向相关的异常即可。重点是二皇子府旧人,看看他们最近是否接触过什么生面孔,或者有什么不寻常的举动。

明白。冯静收起金叶子,躬身退下。

接着,林夙又通过芸娘的绣坊,给石虎传递了新的指令:一是加大力度追查江南锦缎的线索,二是动用江湖关系,暗中查访近期是否有成建制的陌生武力潜入京畿地区,或者与落雁坡地形相似的区域有过异常活动。

告诉石虎,时间紧迫,不惜代价。林夙对芸娘强调。

芸娘郑重点头:我晓得轻重。

安排完这些,林夙又将目光投向了朝堂。他让苏婉如以整理文书为由,调阅了近期的部分奏章副本,重点关注与二皇子、漕运、以及吏部考核相关的弹劾或举荐。他要找出那些可能被利用、或者能加以利用的节点。

忠伯,林夙最后看向这位看着景琰长大的老仆,东宫内部的安稳,就拜托您了。非常时期,需得铁腕,任何可疑的苗头,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忠伯花白的眉毛下眼神锐利:老奴明白。只要老奴还有一口气在,东宫就乱不了。

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夜色笼罩的京城悄然撒开。

就在林夙全力应对太子遇刺风波的同时,石虎那边的调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

两天后的深夜,石虎亲自来到东宫一处隐秘的联络点,带来了一本厚厚的账册和几份口供。

林公公,您让我查的江南锦缎,有眉目了!石虎压低声音,难掩兴奋,我们几乎翻遍了京城所有大的绸缎庄,终于在一家名为云锦绣坊的老字号里,找到了那种特殊锦缎的出货记录。近半年,这种锦缎出货极少,其中最大的一批,在三个月前,被李阁老府上的采买管事订走了!说是要给阁老夫人做寿衣!

李阁老?!

林夙心中剧震。那位清流领袖,三皇子萧景哲的支持者?胡悍指甲缝里的丝线,竟然牵连到了他?

确定吗?林夙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千真万确!石虎笃定道,我们还暗中控制了那个采买管事,连夜审问。他起初嘴硬,后来用了点手段,才招认,那批锦缎确实入了李府,但并非全部用于制作寿衣。其中有一部分,被李阁老身边一个叫李忠的心腹长随取走,不知所踪。我们顺着李忠这条线查,发现他在胡悍死前大约五六天,曾以回乡探亲为由离京,去往的方向,正是胡悍老家所在!时间对得上!

石虎将口供和绸缎庄的记录一并呈上。而且,我们还查到,李忠回京后不久,就在京郊购置了一座小宅院,银钱来路不明。我们的人暗中潜入,在其卧房地板下,找到了这个。他又拿出一本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