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景琰出巡(2 / 2)

“殿下,太子的人,好像在打听漕运上的事。”一名心腹低声禀报,“虽然很隐蔽,但我们的人发现,他们在询问一些与漕帮有往来的人,关于去年秋冬漕粮入库的细节,甚至……提到了胡悍的名字。”

萧景哲眼神一冷:“果然贼心不死。胡悍都死了,他们还想翻出什么浪花?让我们的人把嘴巴闭紧,相关账目、人手,该处理的尽快处理。另外,找机会……给太子的人制造点麻烦,让他们知道,手伸得太长,容易受伤。”

京城,东宫。

景琰离京后,林夙愈发忙碌。他不仅要处理东宫日常事务,应对各方势力的窥探,还要统筹石虎那边的调查,压力巨大。

白昼,他依旧是那个低调谨慎、处理琐事的东宫管事太监。到了夜晚,他便化身阴影中的执棋者,通过冯静、芸娘等秘密渠道,接收、分析着各方信息。

石虎那边传来了新的消息。根据胡悍指甲缝中的丝线材质,他们追查到这是一种产自江南、专供京城某些达官显贵制衣用的特殊锦缎。同时,在胡悍暴毙前后,曾有一行身份不明、操着京城口音的人到过那个山村,形迹可疑。

线索指向了京城,但范围依旧太大。

“江南锦缎……京城口音……”林夙指尖敲着桌面,眉头紧锁。这范围依旧太广,如同大海捞针。他吩咐下去:“让石虎想办法弄到近半年京城各大绸缎庄出货这种锦缎的记录,特别是流向官员府邸的。还有,查一查三皇子府及其核心党羽府上,近期有无人员异常离京或归来。”

另一方面,林夙通过漕运衙门的内线,试图探查那个仓场侍郎的动静。然而,萧景哲离京前显然做了周密安排,仓场侍郎称病告假,闭门不出,其相关公务也被暂时冻结,难以接触。漕运衙门的资金流动看似正常,但林夙敏锐地发现,有几笔本该用于河道维护的款项,支付流程异常迅速,且最终流向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坊,这极可能是在利用巡狩期间的权力真空,加紧处理手尾。

京城仿佛一张无形的网,看似平静,却处处藏着杀机。

这夜,林夙收到一封没有落款的密信,是通过那条直通宫内的密线传来。信中只有寥寥数字:“漕运账册副本,藏于河间府漕运分司,丙字库,暗格。”

林夙心中一震。这消息来得突然,真假难辨。但若为真,这无疑是打破僵局的关键!河间府,正是景琰此刻巡狩所在之地!

他必须立刻将这个消息传递给景琰。但巡狩队伍在三皇子耳目监视之下,常规渠道风险极大。他沉思片刻,铺开信纸,用他与景琰之间约定的、看似汇报日常事务的密语,将信息隐藏其中,然后唤来小卓子。

“将这封家书,用最快的渠道,送往河间府行辕,亲自交到赵怀安赵统领手中,就说是我禀报殿下京中安好,勿念。”他特意强调了“赵怀安”和“亲自”,小卓子机灵,立刻领会其中深意。

“奴才明白,这就去办!”

信使带着密信连夜出发。林夙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忧虑与希望交织。殿下,您一定要收到这份信,并且……来得及动作。

河间府行辕。

景琰刚刚结束一日奔波,正与萧景哲及地方官员进行晚间的例行会谈。气氛看似融洽,实则各怀心思。

一名内侍悄悄走到赵怀安身边,低语几句。赵怀安神色不变,微微颔首,随即走到景琰身后,借着斟茶的机会,将一枚小小的蜡丸塞入景琰手中。

景琰面不改色,继续与河间知府讨论着水利修缮的款项问题。片刻后,他借口更衣,离席步入后堂。

在无人处,他捏碎蜡丸,取出内里的纸条,快速浏览。上面是林夙那熟悉的、用密语写就的信息,翻译过来正是关于河间府漕运分司丙字库暗格藏有账册副本的内容!

景琰眼中精光一闪即逝。河间府分司……正在他们此次巡狩的范围内!萧景哲的人或许还没来得及清理此地,或者说,此地并非他们关注的重点,反而成了灯下黑!

机会稍纵即逝!

他迅速将纸条吞入腹中,整理好表情,重新回到席间。他没有再看萧景哲,而是仿佛不经意地对河间知府说道:“李大人,明日巡查,增加一项内容。去漕运分司看看。漕运乃国脉,京畿漕运分司更是重中之重,孤与三弟既到此地,当视察一番,以示朝廷重视。”

萧景哲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太子为何突然要去漕运分司?是例行公事,还是另有所图?他心下警惕,面上却笑道:“太子兄长思虑周详,漕运事关京师命脉,确该视察。李大人,安排一下。”

河间知府连忙应下:“是,是,下官这就去安排。”

景琰端起茶杯,掩去唇边一丝冷意。他知道,萧景哲必然会起疑,并连夜布置。但他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明日,那漕运分司的丙字库,便是新的战场。

夜色更深,河间府行辕内外,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景琰的命令悄然传递下去,赵怀安开始挑选绝对可靠、身手敏捷的心腹,准备明日行动。而萧景哲的院落,灯火亦未熄,他正在听取心腹的汇报,试图分析太子突然提出视察漕运分司的真正意图。

一场围绕着账册副本的暗战,即将在这巡狩之地悄然打响。远在京城的林夙能否等到好消息?景琰能否在萧景哲的眼皮底下,成功取得那关键的证据?一切,都系于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