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饮食调换(1 / 2)

暮色四合,宫灯初上。御膳房内蒸汽氤氲,人影穿梭,正是晚膳准备最忙碌的时辰。负责各宫膳食分派的太监们按序站立,等着领取各自宫苑的食盒。负责揽月轩膳食的小太监福顺缩在队伍末尾,眼神不时瞟向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膳盒,那是周贵妃宫中一个管事嬷嬷特意交代他“关照”的,里面装着揽月轩崔美人的“特供”燕窝粥。

福顺心里打着鼓,他知道这差事不干净,但贵妃宫里的赏钱实在诱人。正心神不宁间,肩膀忽然被人拍了一下,吓了他一跳。回头一看,是御膳房负责采买登记的太监小德子,也是他的同乡。

“福顺哥,发什么呆呢?该你了。”小德子笑着,顺势将他往前轻轻一推。

福顺一个趔趄,差点撞到前面的人,慌忙站稳。就在这短暂的混乱中,小德子看似无意地挪动了一下脚步,恰好挡在了福顺和那个特殊膳盒之间。另一个穿着低等杂役服饰的小太监(正是小卓子)悄无声息地靠近,动作快如鬼魅,将两个外观一模一样的膳盒瞬间调换。

整个过程不过眨眼之间,待福顺回过神来,小德子已经让开,笑眯眯地指着面前那个(已被调换的)膳盒:“福顺哥,揽月轩的,拿稳喽。”

福顺不疑有他,提起食盒,掂了掂,感觉分量似乎没什么不同,心中稍安,低头快步离开。他并未注意到,身后小德子和小卓子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揽月轩内,崔婉如倚在暖榻上,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下午在雪地里跪了半个时辰,寒气侵体,程不识来看过,开了驱寒安神的方子,嘱咐务必静养。云珠将熬好的药端来,看着她喝下,又忧心忡忡地看了一眼窗外。

“小姐,晚膳送来了。”云珠低声道。

崔婉如没什么胃口,但还是点了点头。云珠将食盒提进来,一一摆放在小几上。当那碗燕窝粥被端出来时,云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仔细嗅了嗅,又仔细观察粥的颜色和质地,与早上那碗似乎并无二致。她不敢完全放心,依旧打算先用银针试探,再自己尝一点。

然而,这一次,银针依旧未变黑。她舀了一小勺,迟疑着放入口中,仔细品味。粥品温润,带着燕窝本身的清甜,并无早上那丝若有若无的异样气味。

“小姐,这粥……”云珠有些不确定地看向崔婉如。

崔婉如接过粥碗,轻轻搅动,也察觉到了不同。她虽不精于厨艺,但对气味颇为敏感。这碗粥,似乎就是寻常御膳房的手艺。“先放着吧,我没什么胃口,喝些热汤便好。”

她知道,东宫那边可能已经行动了。这碗“干净”的粥,或许就是林公公的手笔。心中稍安之余,却又涌起更深的无力感。在这深宫之中,她的生死荣辱,竟要系于他人之手,连一口吃食,都需如此提心吊胆。

与此同时,周贵妃宫中,那名负责与福顺接头的管事嬷嬷,正低声禀报:“娘娘,揽月轩那边,晚膳已经送去了。那燕窝粥,奴婢亲眼看着福顺提走的。”

周贵妃斜倚在软枕上,把玩着一支赤金凤钗,闻言冷哼一声:“算她识相,没再闹出什么动静。经此一遭,想必她也该知道,在这后宫,谁才是真正的主子。陛下如今厌弃了宏儿,连带着对本宫也……本宫动不了太子,还收拾不了一个小小的美人么?”

她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打压崔婉如,既是泄愤,也是做给东宫看,更是试探皇帝的态度。若皇帝对此不闻不问,那她便更加无所顾忌。

夜色渐深,皇宫各处宫门落钥,白日的喧嚣渐渐沉寂,唯有巡夜侍卫的脚步声和更鼓声偶尔打破宁静。

芸娘挎着一个装着绣样的篮子,跟着引路的小太监,低头快步走在通往宫外杂役房的路上。她身份特殊,因绣工精湛,偶尔会被特许留宿宫中,赶制紧急的绣品。行至一处僻静宫巷,引路的小太监忽然停下,低声道:“芸娘子,前面转角第二个门,有人在等您。”说完,便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芸娘定了定神,按照指示走到那扇门前,轻轻推开。屋内只点着一盏油灯,光线昏暗,林夙正站在灯影下。

“林公公。”芸娘上前行礼,声音压得极低。

“东西带来了吗?”林夙直接问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芸娘从篮子里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递给林夙:“这是按您的吩咐,从贵妃小厨房负责倾倒垃圾的婆子那里弄到的,说是近几日贵妃宫中熬煮药材后留下的药渣。那婆子嘴严,费了不少功夫才拿到。”

林夙接过,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一股浓烈苦涩的药味混杂着些许异样气息扑面而来。他仔细辨认着药渣的成分,眉头越皱越紧。他对药材也算略有涉猎,能看出这里面有几味是常见的温补或安神药材,但还有几样,色泽形状颇为古怪,气味也透着阴寒。

“能看出是什么吗?”芸娘问道。

“有些像……牵机草和断肠花的根茎,磨成了细粉混在其中。”林夙的声音有些发沉。这两种都是药性猛烈且偏门的毒物,少量使用可致人缠绵病榻,量稍大便可致命,而且症状与恶疾相似,极难察觉。“但这需要程太医确认。”

他立刻将药渣重新包好,收入怀中。“芸娘,此事你办得很好。燕窝的事情也辛苦了。”

“能为公公分忧,是芸娘的福分。”芸娘顿了顿,又道,“只是……贵妃宫中近日戒备似乎森严了许多,往来查验也严格,我们的人传递消息不如以往便利了。”

林夙目光微闪:“知道了。你先回去,一切如常,近期若无必要,暂时不要主动联系。”

送走芸娘,林夙立刻返回东宫,将药渣交给了早已等候在此的程不识。

程不识在灯下仔细检验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脸色越来越凝重。他取来银针、药杵、清水,反复测试比对,最后长叹一声:“林公公,这药渣里,确实混有牵机草和断肠花的成分,而且……与柳先生所中之毒,有七八分相似!虽然具体配比和另外几味辅药略有不同,但核心的毒物是一致的!”

尽管早有预料,但听到程不识亲口证实,林夙的心还是猛地一沉。柳文渊中的毒,果然与周贵妃有关!前朝后宫,竟然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可能确定是贵妃宫中流出?”林夙追问。

“药渣来源单一,且是近日之物,与柳先生中毒时间吻合。”程不识谨慎道,“虽不能百分百断定,但嫌疑极大。”

林夙眼中寒光闪烁。高永、三皇子在朝堂上重启林家旧案,周贵妃在后宫对崔婉如和自己(通过迫害崔婉如间接打击东宫)下毒手,如今更是发现连柳文渊所中之毒都可能源自贵妃宫中……这绝不仅仅是巧合!这是一个精心编织的、针对东宫的围剿之网!

他立刻将这一发现禀报了景琰。

景琰听完,沉默了很久。书房内只听得见烛火噼啪的轻响。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这重重宫墙,看到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周家……竟然也掺和进来了。”景琰的声音低沉而冰冷,“是为了给萧景宏报仇?还是……他们本就与高永、老三有所勾结?”

“殿下,如今线索指向周贵妃,我们是否要借此反击?”林夙问道。若能坐实周贵妃毒害宫嫔、构陷朝臣(柳文渊),即便不能彻底扳倒周家,也足以让其元气大伤。

景琰却摇了摇头:“仅凭这些药渣,证据还不够充分。周家大可以推脱是下人自作主张,或者干脆不认这药渣的来源。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他转过身,看着林夙:“当务之急,仍是三司会审。林家旧案才是他们真正的杀招。周贵妃这边,既然她以为自己的手段得逞,那我们便让她继续以为得逞。让崔美人‘病’着,暂时不要露面。你继续盯紧御膳房和贵妃宫的动向,收集更多证据。但要记住,隐忍,是为了更好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