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后宫耳目(1 / 2)

刑部大牢阴暗潮湿的甬道里,程不识提着药箱,在冯静安排的小太监引领下快步疾行。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与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偶尔从两侧牢房里传来几声压抑的呻吟或铁链拖曳的声响,更添几分阴森。程不识眉头紧锁,心中忧虑重重。他接到冯静密信时便知此事非同小可,柳文渊乃太子看重之人,此番来得蹊跷。

引路的小太监在一间偏僻的牢房前停下,低声道:程太医,就是这里了。看守已经打点过,但您还是要快些。

牢门打开,一股更浓重的污浊气息扑面而来。程不识借着壁上油灯昏暗的光线,看到草席上蜷缩着一个人影,气息微弱,正是柳文渊。他面色青白,嘴唇干裂起皮,额头却烫得惊人,已然昏迷不醒。

程不识立刻蹲下身,取出脉枕,手指搭上柳文渊的腕脉。脉象浮紧而乱,时快时慢,绝非普通时疫。他又仔细查看了柳文渊的眼睑、舌苔,再翻看他呕吐在旁的些许污物痕迹,脸色愈发凝重。

不是时疫。程不识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小太监道,是中毒。看症状和脉象,像是混合了几种阴损的药物,剂量控制得极巧,既不会立刻毙命,又能拖垮身体,造成病重不治的假象。

小太监倒吸一口凉气:那……还有救吗?

发现得还算及时,若再晚上一两天,大罗金仙也难救。程不识迅速打开药箱,取出银针和几包药材,我先用银针护住他的心脉,再设法催吐,后续需连续用药解毒。你立刻回去禀报,需将柳先生挪出这污秽之地,寻一干净隐秘处所悉心调治,否则即便解了毒,身子也垮了。

他手下不停,银针精准刺入穴位,又取出自己配置的解毒丸,费力地撬开柳文渊的牙关,用水送服下去。看着柳文渊因痛苦而微微抽搐的身体,程不识心中暗叹:这宫廷倾轧,竟已狠辣至此,连刑部大牢这等地方,也能被人如入无人之境般下毒。

与此同时,林夙也通过安插在刑部的暗线,查到了些眉目。负责柳文渊这间牢房的狱卒,前日曾与一个面生的内侍接触过,那内侍出手阔绰,自称是奉了某位之命,来一下柳先生。根据描述,那内侍的形貌特征,与高公公身边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徒弟有七八分相似。

线索隐隐指向了司礼监。林夙将消息带回东宫时,景琰正在批阅奏章,闻听此言,朱笔在纸上顿了一下,留下一个浓重的墨点。

高永……景琰放下笔,声音听不出情绪,他这是迫不及待要剪除孤的羽翼了。

殿下,程太医说柳先生需挪地方静养,冯静公公已在安排,但刑部大牢进出不易,需得有个由头。林夙禀报道。

景琰沉吟片刻:让冯静去办,就说是孤的意思,柳文渊涉及一桩旧案,需提调至内廷审讯,暂时羁押于……他想了想,置于掖庭狱空置囚室,由我们的人看管。手续上去找严正,他素来秉公,不会过多为难。

林夙应下,却又道,殿下,此举是否会打草惊蛇?高永若知我们强行提人,必会警觉。

他既然动手,便已撕破脸皮。景琰目光冷冽,孤若连身边的人都护不住,何以立足?去做吧,务必保住柳文渊的性命。

林夙领命而去,心中却并不轻松。救柳文渊固然重要,但高公公此举,更像是一次试探,或者说,是一个引他们行动的诱饵。真正的杀招,恐怕还在后面。

后宫之中,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崔婉如自那日与苏婉如会面后,心中稍安,但依旧谨言慎行,除了日常给太后、皇后(位份高的妃嫔)请安,便深居简出,抚琴读书,力求做个透明人。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日清晨,云珠照例去御膳房领取崔婉如的份例早膳,却察觉到了一丝异样。负责分发膳食的小太监眼神闪烁,递过食盒时动作也比平日快了几分。云珠心下生疑,提着食盒回到揽月轩,并未立刻呈给崔婉如,而是借口要先试菜温,将食物一一取出仔细查看。

这一看,果然发现了问题。一碗看似寻常的燕窝粥,气味却与往日略有不同,似乎多了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异样甜香。云珠不敢怠慢,她记得林夙公公上次递纸条时,曾隐约提过需格外注意饮食,尤其要小心食材相克之理。她立刻取来银针试探,银针并未变黑,显示无毒。

但云珠仍不放心。她想起林夙公公曾说过,有些手段,并非直接用毒,而是利用食物药性相冲,长期食用,可令人体虚血亏,精神萎靡,甚至缠绵病榻。她悄悄将燕窝粥倒掉一半,混入其他残羹,又将自己份例里的一碗清粥换上,这才端去给崔婉如。

小姐,今日这燕窝粥,奴婢瞧着颜色有些不对,您先用些清粥小菜吧。云珠低声回禀。

崔婉如何等聪慧,立刻明白了云珠的未尽之言,脸色微微一白。她点了点头,默不作声地用完了清粥,心中却是一片寒凉。皇帝那边的猜忌尚未消除,周贵妃的报复竟已悄然而至。这碗燕窝粥,今日能被云珠发现,明日呢?后日呢?防不胜防。

她必须将此事告知东宫。可如何传递消息?苏婉如刚来过不久,若频繁往来,必然惹人怀疑。她想到了林夙。那个眼神清亮、心思缜密的小林子公公,他既然上次能递消息进来,或许也有办法建立更稳妥的联系。

午后,崔婉如借口要挑选绣样,让云珠去尚服局寻些新花样来。云珠会意,出了揽月轩,却并未直接前往尚服局,而是绕道去了御花园一处僻静的梅林。这是林夙上次纸条中暗示的紧急联络地点之一。

果然,在梅林中徘徊片刻,一个穿着低等杂役服饰、正在清扫积雪的小太监便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她。

云珠姐姐可是需要什么?小太监低着头,声音压得极低。

云珠认出这正是林夙手下的小卓子,心中一定,同样低声道:劳烦禀报林公公,揽月轩的,吃的似乎不太干净,需得小心照看。 她用隐语将燕窝粥有问题的事情传达出去。

小卓子微微点头:知道了。林公公让转告,里的老园丁近日看管甚严,需得自己当心根基。 意指高公公监视严密,崔美人需自己多加小心。

信息传递完毕,小卓子便如同普通杂役般,继续低头清扫,慢慢远去。云珠也若无其事地离开梅林,前往尚服局。

消息很快传到林夙耳中。他正在安排柳文渊转移之事,闻听此讯,眼中寒光一闪。周贵妃果然出手了,而且手段如此阴损。光禄寺的调查,柳文渊的中毒,再加上后宫对崔美人的暗害,这几件事几乎同时发生,绝非巧合。这更像是一场协调好的、针对东宫势力的全面反扑。

他立刻调整了部署。一方面,加派人手盯紧御膳房,特别是负责揽月轩膳食的环节,务必确保不再出纰漏。另一方面,他决定启用一枚埋藏更深的棋子——一个在周贵妃小厨房负责采买的婆子,那婆子的儿子曾在外面惹了官司,是石虎暗中帮忙摆平的。

让她留意贵妃宫中的饮食动向,特别是近期有无添置或使用一些特殊的药材、香料。林夙对小卓子吩咐道,另外,让芸娘想办法,送一批的燕窝进宫,通过我们的渠道换掉御膳房送去揽月轩的那份。

他要做的,不仅是防御,还要顺势而为,让周贵妃自以为得计,从而露出更多马脚。

柳文渊被秘密转移至掖庭狱一处相对干净的空囚室,由程不识亲自照料,东宫侍卫赵怀安派了可靠的人手在外看守。经过催吐和连夜用药,柳文渊的病情总算稳定下来,虽然依旧虚弱,但已脱离了生命危险,偶尔能清醒片刻。

景琰得知消息,稍稍松了口气,但心头巨石并未落下。柳文渊救回来了,但下毒之人尚未查明,对手的攻势也绝不会就此停止。

果然,次日朝会,一向低调的三皇子萧景哲突然出列,呈上一份奏章。

父皇,儿臣近日翻阅旧档,见十年前户部侍郎林文正谋逆一案,卷宗记载似有疑点。当时定罪的关键证物——几封与边将往来的密信,笔迹鉴定颇为仓促,且主要证人后来皆相继意外身亡。儿臣以为,此案关乎朝廷法度公正,是否应令刑部与都察院重新核查,以安天下之心?

萧景哲声音温和,言辞恳切,一副为国为民、伸张正义的模样。

然而,这番话却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林文正谋逆案,那是十年前轰动朝野的大案,林家因此被满门抄斩,男丁处死,女眷没入宫中为奴。更重要的是,谁不知道如今东宫那位颇受太子信重的太监林夙,就是林文正的幼子!

此刻旧事重提,其心可诛!

景琰站在百官之首,垂着眼睑,袖中的手悄然握紧。他感觉到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自己身上,有惊疑,有探究,有幸灾乐祸。他不用抬头,也能想象出高公公站在御阶之侧,那副看似恭顺实则阴冷的表情。

龙椅上的皇帝萧彻,昏聩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看了看萧景哲,又瞥了一眼下方沉默的景琰,缓缓开口:哦?竟有此事?景哲倒是心细。首辅,你以为如何?

方敬之出列,躬身道:陛下,三殿下所言,老臣亦有所耳闻。既然存有疑点,重新核查亦是应有之义,可显陛下仁德,昭示朝廷公允。只是……此案牵涉甚广,且事隔多年,核查需谨慎,以免引起朝局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