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成都决议(2 / 2)

“陛下!”性格最是刚烈激进的姜维,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双目如电,声若洪钟,“曹爽竖子,志大才疏,不过是仗着人多势众罢了!臣请陛下,尽起关中之兵,并调凉州、汉中精锐,合兵二十万,由臣亲自率领,出关迎敌!与曹爽决一死战,毕其功于一役!让他知道,我大汉的长安城,不是他想来就能来的!”

然而,老成持重的蒋琬,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陛下,伯约之勇,冠绝三军,但此战,不可轻动。”蒋琬躬身说道,“曹爽虽不足惧,但他身后,是整个曹魏的国力。十五万大军,粮草辎重,绵延百里,绝非虚言。我大汉经不起如此规模的豪赌。一旦我军主力与曹爽在关外陷入鏖战,无论胜负,都将元气大伤。届时,东吴孙权,岂会坐视不理?更何况……”

蒋琬的目光,转向了墙上那副巨大的疆域图,最终,落在了那个敏感而重要的地方。

“……荆州有子璋在,如今正是我大汉东方的屏障。曹爽如此大张旗鼓,会不会只是佯攻?其真实目的,是想将我军主力,尽数吸引在潼关一线,而后,另派奇兵,与东吴合流,图谋荆州?”

蒋琬的担忧,不无道理。荆州,特别是陆瑁和早已成了曹魏和东吴共同的心腹大患。

尚书令费祎,此刻也开口了。他的声音,平和而富有条理:“蒋公所言极是。此事,需从长计议。臣以为,当分三步走。”

“第一,立刻命镇守潼关的庞德将军,加固城防,深沟高垒,坚壁清野,绝不出战。以潼关之险,足以拒曹爽大军于关外,使其进退两难。”

“第二,由大司马,即刻点齐五万精锐,以为中军,坐镇长安。一方面,可随时驰援潼关;另一方面,命上庸张苞、武关魏延防备曹魏从其他方向突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费祎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立刻派遣最快的信使,将此事告知子璋。并提醒他,小心东吴异动。曹魏与东吴,素有默契。曹爽在西线动手,孙权在东线,绝不会毫无动作。子璋,如今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刘禅静静地听着三位重臣的发言。姜维主战,蒋琬主守,费祎则主调和与全局。

他沉思良久,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便依文伟之策。”

他看向姜维,语气温和却坚定:“伯约,我知道你求战心切。但你要记住,你如今是大汉的大司马,你肩上扛着的,是数十万将士的性命,是整个大汉的国运。猛虎搏兔,亦用全力,但狮子搏象,则需耐心。你的战场,在潼关,但不是现在。去吧,去告诉庞德,朕,和整个长安,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臣……遵旨。”姜维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这已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

“至于荆州……”刘禅的目光,遥望向东南方向,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倚重,有信任。

“传朕旨意给大哥:西线事急,朝廷无力东顾。荆州之事,便由他,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这四个字,份量何其之重!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陆瑁拥有了调动荆州所有军政资源的,绝对权力!

随着刘禅的旨意下达,整个大汉朝堂,如同一部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而一道决定了无数人命运的讯息,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向着千里之外的江陵,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