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的未央宫,在关中平原清晨的薄雾中,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沉默而威严。飞檐斗拱之上,鎏金的瓦当反射着熹微的晨光,仿佛在诉说着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然而,今日的和平,注定要被一道来自东方的惊雷,彻底撕碎。
“陛下!东路八百里加急军情!”
一名身披重甲的羽林卫,冲破了清晨的宁静,在宣室殿外嘶声高喊。他的声音,带着血与火的焦灼,让宫门前那两尊巨大的铜铸麒麟,都仿佛为之战栗。
殿内,年近四旬的后主刘禅,正在批阅奏章。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长坂坡襁褓中的婴孩,也不是世人眼中那个乐不思蜀的庸主。自丞相诸葛亮薨逝,右丞相陆瑁被贬荆州,他一夜长大。在蒋琬、费祎、姜维等贤臣的辅佐下,他励精图治,虽未及先帝之雄才,却也守成有余,颇有中兴之主的风范。
他缓缓抬起头,眼神平静无波,只是那紧握着朱笔的指节,微微泛白。
“宣。”
军报被呈了上来。那是一卷被血浸透的竹简,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刘禅展开竹简,目光一扫,殿内侍立的宦官和宫女,都能感觉到一股冰冷的寒意,以这位天子为中心,骤然扩散开来。
“魏逆曹叡,遣大将军曹爽,起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已出函谷,兵锋直指潼关!”
潼关!
这两个字,如同一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潼关,是长安的东大门,是关中平原的咽喉。潼关若失,那曹魏的铁骑,便可一日之内,饮马于渭水,兵临长安城下!
“立刻召左丞相蒋琬、尚书令费祎、大司马大将军姜维,入宫议事!”刘禅的声音,依旧沉稳,但其中蕴含的雷霆之怒,却让整个大殿的空气,都为之凝固。
不多时,三位大汉朝堂之上,权柄最重的巨子,联袂而至。
左丞相蒋琬,年过六旬,须发花白,神情凝重,他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为人持重,深谋远虑,乃是国之基石。
尚书令费祎,比蒋琬年轻十岁,面容谦和,精于政务,长于调和,是维系朝堂内外运转的中枢。
而走在最后的,则是大司马、大将军姜维。他身形挺拔,面如冠玉,一身戎装,更显英气逼人。如今,他已是大汉军方除陆瑁外无可争议的第一人,眼神中燃烧的,是永不熄灭的战意。
“三位爱卿,军报想必已经看过了。”刘禅将竹简推到三人面前,“曹爽陈兵十五万于关下,意图一举攻破潼关,覆我大汉基业。朕,想听听你们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