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县学东街的喧嚣渐渐散去,但“致知堂”内,却依旧灯火通明,洋溢着一种近乎沸腾的喜悦。
店铺已经打烊,厚重的门板隔绝了外界的窥探。
苏明德正带着两个族弟,激动地清点着柜台上的钱款。
成堆的铜钱用麻绳串起,碎银子被归拢在一处,在烛光下闪烁着动人的光泽。
“哥,咱们……咱们发财了!”
一个名叫苏明亮的族弟,声音因激动而发颤,他指着那堆积如山的钱串子,“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多钱!”
苏明德的心也在狂跳,但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
他想起二弟的教诲,越是喜悦之时,越要稳住心神。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点清楚了,入账。一文钱都不能错。”
当最后一串铜钱清点完毕,账房先生出身的族叔颤巍巍地报出了今日的总进账:“大……大掌柜,今日共售出《苏氏三元集注》九十八本,回银一百一十七两六钱!另有笔墨纸砚等杂项,入账九两三钱。共计……共计一百二十六两九钱!”
一百二十六两!
这个数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要知道,在苏家村,一户殷实的自耕农,刨去赋税和开销,一年到头的纯收入,能有十两银子便算是丰年了。
而“致知堂”,仅仅开业的第一天,便赚到了寻常人家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财富!
苏明德攥紧了拳头,他想起了父亲一辈子在田里辛劳的背影,想起了母亲为了几文钱跟小贩争得面红耳赤的模样。
而现在,只是一天,就天翻地覆。
他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书房里那个平静读书的八岁少年。
当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账簿呈给苏明理时,苏明理只是平静地翻看了两页,便将其放到了一边。
“意料之中。”
他淡淡地说道,仿佛这惊人的业绩,不过是完成了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他的平静,像一盆凉水,瞬间浇熄了苏明德心中的浮躁。
苏明德冷静下来,恭敬地问道:“二郎,那咱们明日……是不是让文宝斋那边,加紧再送一批书来?”
“不。”苏明理摇了摇头,“明日起,致知堂每日只售卖二十本《集注》。卖完,便挂上售罄的牌子。”
“什么?”苏明德大惊,“二郎,这……这是为何?如今正是势头最火的时候,为何要限量?”
“大哥,物以稀为贵。”
苏明理耐心地解释道,“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越不会珍惜。如今清河县的学子,人人都想得到这本《集注》。我们若敞开供应,不出三日,人手一本,它的价值便会迅速下跌,从人人追捧的‘秘籍’,变成寻常的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