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邪点头时,源能在他掌心流转成一个半透明的光球,里面清晰可见无数个绿色的光点——那是被放大了千万倍的细胞活性标记,每个光点都在规律地闪烁,像跳动的心脏。“光羽族认为,万物皆有‘生命频率’,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跳。”他将光球凑近那株刚冒芽的狗尾草,光点立刻与草叶产生共振,发出和谐的嗡鸣,草叶竟轻轻摇曳起来,像是在回应,“地球的生命频率与异星不同,源能就像调频收音机,得先调好波长才能起作用。初期修复效率不高,就是因为没找对‘频率’——人类的生命频率平均在42赫兹,而光羽族是68赫兹,我花了三天才找到适配的波动区间。”
周婷迅速将这段对话录入报告,屏幕上自动生成一个动态对比模型:左侧是地球生物的生命频率图谱(呈现平缓的波浪线,峰值稳定在42赫兹,标准差±1.2),右侧是异星生物的图谱(尖锐的锯齿状,波动范围110-280赫兹,无规律),中间则是毕邪源能的调节曲线——像一条灵活的绸带,先从200赫兹缓慢下降,在75赫兹处短暂停留(标注:光羽族基础频率),最终稳定在42赫兹,完美衔接两条图谱。
“这将是报告的核心章节——《跨世界生命频率适配原理(假说)》。”她轻声说,指尖在“原理”二字上停顿了一下,改成了“假说”,“目前还只是理论阶段,需要更多数据支撑。比如刚才那个士兵,他的生命频率比平均值低3赫兹,源能就得微调,这说明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修复效率。”
正午的阳光终于驱散了最后一缕晨雾,临时营地渐渐热闹起来。工程队的脚步声、机甲的嗡鸣、伤者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织成一张鲜活的网。毕邪的源能网已经覆盖了遗址80%的区域,那些曾经狰狞的裂隙如今都已被青草覆盖,只有地面上淡淡的银白光痕证明这里曾发生过激战。最深处的那条主裂隙旁,甚至有不知名的野花顶着花苞,花瓣边缘泛着源能滋养出的金边,像是在宣告新生。
周婷的报告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她将样本数据、修复过程、源能特性等内容分类整理,形成了一份长达三百页的《超自然事件实录与跨世界交互初步研究》。报告的附录里,还贴着她手绘的示意图:源能结界的能量流动路径用金色线条标注,节点处画着星髓的符号;异星细胞的灭活过程被分解成12个步骤,每个步骤旁都标着对应的源能参数;甚至连毕邪调节源能波长时的手势都画了进去,旁边注着“第3种手势(拇指与食指成60°角)对地球生物修复效率最高,误差±2.3%”。
李默抱着一摞压缩饼干走过来时,身上还沾着机油,工装裤的膝盖处磨出了洞,露出里面贴着的创可贴——那是昨天指挥吊装时被合金板蹭的。他刚指挥完第三批临时住房的搭建,那些房子用的是光羽族轻质合金,屋顶却铺着三星堆本地的青瓦,远远看去竟有种奇妙的和谐,像是两个文明在砖瓦间完成了对话。
“联邦的运输机下午就到,”他把饼干递给两人,包装纸的响声在安静的工作台旁格外清晰,“委员长说要亲自来接报告,还带了专家组。”他挠了挠头,目光扫过那些在源能滋养下绽放的野花,突然笑了,眼角的细纹里还沾着点泥,“说真的,我到现在还觉得像做梦——三个月前我们还在跟虫族拼刺刀,你当时用源能给我焊机甲臂的场景还记得不?现在居然能坐在这里讨论‘生命频率’,这变化快得像翻书。”
周婷翻开报告的扉页,上面除了标题,还画着一个简单的符号:由毕邪的源能光纹(三道银白色弧线)、她的记录笔(黑色直线加一点)和李默的机甲齿轮(一个简化的六边形齿轮)组成的三角图案,三个元素相互咬合,形成一个稳固的闭环。“这是铁三角的标志。”她解释道,指尖在图案上轻轻点了点,“昨天晚上设计的,委员会说要用作超自然研究部的徽章。以后不管我们去哪个世界,这个符号都会出现在报告的开头。”
毕邪看着那个符号,突然笑了。他想起在光羽族母星,生命之树的守护者曾对他说:“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而是连接。就像这棵树,根在土里,叶在风中,却能把阳光转化为滋养万物的能量。”此刻他掌心的源能与脚下的土地产生共鸣,周婷的文字正在构建认知的桥梁,李默的机甲则守护着这一切的秩序——他们三个,恰如连接不同世界的三个支点,少了谁都不行。
下午三点,运输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在遗址上空盘旋一周后,缓缓降落在临时开辟的空地上。螺旋桨掀起的气流吹得野花弯腰,却吹不散空气中淡淡的源能清香。周婷深吸一口气,将加密后的报告上传至联邦数据库。屏幕上弹出的进度条缓慢爬升,最终定格在100%,紧接着跳出一行提示:【《超自然事件实录》已被列为地球联邦一级机密,访问权限:最高议会及“铁三角”】。
她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向正在给最后一片焦土播种的毕邪——他播下的是三星堆本地的草种,装种子的布包是苏晴亲手缝制的,上面还绣着株小小的生命之树。源能正顺着他的指尖流入土壤,催发种子生根发芽,泥土翻涌间,甚至能看到细小的蚯蚓重新活跃起来,拖着源能光屑钻进深处。
远处,李默正指挥着人们搬进用异星合金搭建的住房,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抱着布娃娃跑过,不小心撞到了他的腿。他下意识地扶住女孩,弯腰捡起掉落的玩具,脸上居然带着难得的温柔,还从口袋里摸出块光羽族的果糖递给她——那是他珍藏了半个月的零食,据说含着微量源能,能增强体质。
周婷突然觉得,所谓的“超自然”,或许本就是宇宙的常态,只是人类被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太久,才会对未知充满敬畏。就像曾经的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直到望远镜指向星空;如今,源能撕开了新的天幕,他们不过是第一个抬头的人。
毕邪播完最后一粒种子,站起身时有些眩晕——连续高强度使用源能让他的体力接近透支,眼前甚至闪过一丝黑。但当他看到那些在风中摇曳的新绿,看到周婷报告上不断增长的访问记录(最高议会的成员Id正在逐页跳动),看到李默指挥着人们在新住房前挂起晾晒的衣物时,疲惫感瞬间消散。他知道,战后重建从来都不只是修复土地与建筑,更是人类认知边界的重建——那些曾经被视为“超自然”的力量,终将成为常识;那些遥不可及的世界,终将通过某种方式与地球相连。
而他们三个,站在这场认知革命的起点上,铁三角的齿轮才刚刚开始转动。
周婷的报告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当银白源能与地球土壤共振的那一刻,我们终于明白,宇宙从未将人类隔绝。那些所谓的“超自然”,不过是未被认知的自然;那些遥远的世界,终会通过某种方式,与我们脚下的土地相连。】这段话的下方,附着一张照片:毕邪半跪修复土地的背影,周婷低头记录的侧影,李默挥手指挥的剪影,在夕阳下连成一个稳固的三角,背景是正在愈合的大地与冉冉升起的炊烟,炊烟里甚至能看到源能勾勒的淡淡金边。
这张照片后来被收录进地球联邦的历史博物馆,放在“星际时代开端”展区最显眼的位置。下方标注着一行字:人类认知超自然世界的第一天。而“铁三角”的名号,也随着那份报告的传播,逐渐成为跨越星系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