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人心已沸(2 / 2)

此举在京中引起一片赞誉,都道香政司首使心怀百姓。

无人知晓,白芷,恰恰是那伪造香中血粉的克星。

一旦二者混合受热,便会发生一种独特的反应,生成一股带着淡淡硫磺味的奇异气息,人鼻难辨,但对于嗅觉灵敏的犬类而言,却如黑夜中的灯塔。

就在指南发布的当晚,沈流苏亲自从京郊猎户手中挑选了十只最为机警聪慧的细犬,将它们安置在香政司的后院,日夜以混合了白芷与血粉的特制香料进行训练。

一支名为“醒鼻队”的特殊力量,在所有人的视野之外,悄然成型。

又是一个深夜,萧玦的心腹太监送来一份手抄的残卷,乃是宗正寺近十年来“祭祀物资”调拨账册的一部分。

灯下,沈流苏将这份来之不易的账册与那幅香脉图逐一比对。

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每年冬至前后,都有大量的、名目各异的“祭祀香料”经由“祭祖车队”,被运往边陲的各大藩王封地。

而这些车队的回程,申报的货物却变成了“贡马”“药材”或是“地方特产”。

去时重载,归时轻车。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让她浑身一颤。

她错了!

她一直以为,这些车队是在利用祭祖的名义,秘密地将香料“运送”到全国各地的香窖。

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

他们不是在“运送”,而是在“校准”!

沈流苏猛地站起身,冲到沙盘前。

她明白了!

这七十二处香窖,如同七十二个音叉。

那些所谓的祭祖车队,根本就是一个移动的校准小组!

每到一处,他们便会点燃特定的香方,观察其与当地地理、气候产生的微弱共鸣,然后记录数据,微调香窖内的香料配比。

他们用了数十年的时间,走遍全国,不是在建立仓库,而是在为一首足以颠覆天下的催眠曲,进行最精准的调音!

她在灯下颤抖着重绘香脉图,这一次,她不再关注行政区划,而是将七十二个点按照经纬度重新排列。

当最后一个点落在图上时,她呼吸一滞。

这七十二个点,其分布走向,竟与大晏疆域内的七大主水系——澜江、渭河、淮水……的地下暗流交汇点,完全吻合!

风只是表象,水才是真正的介质!

他们要利用大地之下奔流不息的水脉,将这七十二个点的振动传导、共振,形成一个笼罩国土的无形之网!

“风不起于无根,梦不生于真空。”沈流苏提笔,在图中央写下这行小字,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原来这才是你们的根基!”

她迅速将新图封入一个乌木匣中,又取了一包新制的、混合了数种特殊草木的香种放入其中,托连夜入宫的宫女转交给萧玦。

附上的纸条上,只有八个字:

“欲破其声,先断其流。”

那一夜,紫禁城御书房的灯火彻夜未熄。

翌日天还未亮,一道令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圣旨从宫中发出,直达工部水利监。

皇帝急令:即日起,全面检修京城九河闸口及所有地下水道,排查异常渗漏,工期不计,务求彻底。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水利工程被全面动员起来,无数工匠被征调,日夜赶工,挖开河道,清查暗渠。

无人知晓,这道看似寻常的修缮令背后,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博弈。

城市在轰鸣的劳作声中度过了一日又一日。

朝堂上的攻讦与民间的流言,仿佛都被这巨大的工程声所压制,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然而,沈流苏和萧玦都明白,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死一般的寂静。

他们在与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赛跑。

就在水利工程全面启动的第七日,当京城的工匠们刚刚挖到金水河下三丈深的一处关键暗渠节点时,三封来自北方三州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同时摆在了萧玦的御案之上。

那平静的湖面之下,第一道裂痕,终于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