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梦魇初醒(1 / 2)

三封军报,来自北境三州,墨迹未干,却带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寒意。

没有边关告急,没有匪患滋扰,奏报的内容匪夷所思——近七日来,三州境内百姓夜间惊醒的比例,骤降五成!

那些久治不愈的“夜语症”患者,竟纷纷自述梦境变得清晰可辨,不再是往日那般混沌与恐惧。

香政司密室之内,烛火摇曳,映着沙盘上错综复杂的水系图。

沈流苏将三份军报并排摊开,指尖轻轻划过那几行描绘民情的文字,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清明。

成了。

她抬起头,看向围在身边的香政司核心成员,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京城九河闸口的调控,改变了地下暗渠的水流速度与压力。水是他们最好的传声筒,如今这个筒,被我们堵住了大半。”

阿念神情凝重:“首使,这意味着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但这也等于告诉了他们,我们已经洞悉了他们的根本。”

“没错。”沈流苏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被斩断了手脚的毒蛇,会做什么?它会用尽最后的气力,回头咬人。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低频共振已经失效,下一步,必然是孤注一掷,启动所有香窖,用最原始、最霸道的浓度来强行覆盖京畿!”

她早已料到这一步。

在敌人察觉之前,她必须布下另一张网,一张能捕捉到“气”的网。

“香哨,都就位了吗?”她问道。

一名负责情报的司吏立刻躬身回答:“回首使,七十二处疑似香窖周边,我们安插的七十二名‘香哨’已全部就位。她们皆是沈家旧部,伪装成卖香油、香饼的货郎老妪,每日卯时、午时、酉时三个时辰,会在指定上风口焚烧您亲手调配的‘闻犀香饼’。”

在场众人皆知这“闻犀香饼”的奇特之处。

此香不含任何致幻或追踪成分,常人闻之只觉清心安神,但它在燃烧时会释放一种极为罕见的萜烯类气体。

这种气体无色无味,一旦与潮湿的空气,尤其是香窖排出的带有水汽的废气相遇,便会迅速凝结成一种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雾滴。

而百里之外,香政司的另一支小队,则会于每日黄昏放飞携带着特制纱布的高空风筝。

纱布经过特殊药水浸泡,能高效吸附这种雾滴。

这便是沈流苏从母亲遗留的《香典杂录》中学到的失传绝技——气踪术。

以香为引,以风为马,追踪无形之气。

“很好。”沈流苏眼中精光一闪,“命令所有风筝小队,一旦采集到样本,立刻用最高级别的‘飞羽令’传回。我要在他们动手之前,精准定位每一处正在运转的香窖!”

暴风雨前的宁静被刻意维持着。

京城在修缮河道的喧嚣中运转,朝堂在宗正寺的沉默下暗流涌动。

然而,第一个打破这诡异平衡的,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

西线,秦州边界,一座破败的荒庙。

阿念和他带领的巡查小队被一场罕见的夏末暴雨困在了这里。

电闪雷鸣,风雨如注,庙外一片泥泞。

深夜,众人正围着火堆取暖,阿念的鼻翼却忽然动了动。

一股若有若无的檀香,混杂着腐烂树叶和湿土的腥气,正从庙宇后方丝丝缕缕地飘来。

这气味在暴雨的冲刷下本应消散无踪,此刻却如此顽固,仿佛是从地底深处渗出。

他心头一凛,猛然起身,对同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独自一人悄然摸向庙后。

庙后是一口早已干涸的枯井。

雨水正疯狂地灌入井口,但阿念的目光却死死盯在井沿一侧的泥土上。

那里的泥土异常松动,与周围被雨水拍实的地面截然不同。

他拔出随身匕首,小心翼翼地挖了下去。

不过半尺深,匕首便“当”的一声,碰到了一块坚硬的金属。

他用手拂去烂泥,一块布满铜绿、带着数个细密通风孔的青铜板赫然出现在眼前!

香窖排气口!

阿念的心跳瞬间加速。

而更让他头皮发麻的是,从那青铜板的缝隙间,正有几只指甲盖大小的白色蠕虫挣扎着爬出。

这些虫子通体雪白,没有眼目,一旦接触到冰冷的雨水,便立刻蜷缩、融化,化为一滩散发着异香的黏液。

他脑中轰然一响,瞬间想起了香政司密档中关于一种禁忌之物的记载。

他迅速从怀中取出特制的油纸和竹管,不顾那黏液的诡异,飞快地采集了数只活体样本和几份黏液,而后用泥土将青铜板重新掩埋。

“立刻回京!”他没有片刻迟疑,带着样本,冒着滂沱大雨,消失在夜幕之中。

当那装着白色蠕虫的竹管被送到沈流苏面前时,密室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她只看了一眼,脸色便骤然变得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