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王跪了,天却没塌(1 / 2)

伏德的宣告如洪钟大吕,震彻云霄:“请王登坛,受天命!”声浪滚过十万人的头顶,却未得到预想中的山呼海啸。

因为高坛之上的那个人,并未依礼而行。

刘忙没有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九龙宝座,反而缓缓转过身,面向着台下那十万双或敬畏、或期盼、或麻木的眼睛。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片土地四百年来积郁的血腥与尘埃仿佛都涌入了他的胸膛。

然后,在所有人惊骇的注视下,他的双膝一曲,竟对着那十万苍生,重重地跪了下去。

这一跪,仿佛跪碎了千百年来的君臣铁律。

时间在这一刻停滞,风也屏住了呼吸。

全场死寂,落针可闻。

“王……王上!”伏德惊得魂飞魄散,手中的礼册“啪”地一声掉落在地,这位一生都以礼法为圭臬的老臣,此刻脸色煞白,踉跄着后退了一步,仿佛看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景象。

王跪民,自古未有!这是对天命的亵渎,是对王权的颠覆!

然而,预想中的骚乱并未发生。

死寂过后,台下的人群中,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农,颤抖着扔掉了手中的拐杖,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

他没有呼喊,只是学着刘忙的样子,将自己苍老的额头,重重地磕在了脚下这片养育了他一辈子的土地上。

一个人的动作,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万丈波澜。

人群如潮水般跪倒,黑压压的一片,连绵不绝。

田埂间的农夫,市井里的商贩,甚至那些衣衫褴褛的流民,都毫不犹豫地伏下了身躯。

孩童们不懂这惊天动地的一跪意味着什么,只是学着大人的模样,将稚嫩的脸庞贴近冰冷的地面。

年轻的妇人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儿,压抑着哭声,肩膀剧烈地耸动。

他们或许不明白何为“道统”,何为“天命”,但他们看懂了这一跪。

这一跪,是为他们而跪,是为一个满目疮痍的时代而跪。

高坛一角,诸葛亮始终端坐于古琴之后。

他缓缓闭上双眼,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一拨。

铮——!

一声清越的琴音响起,不似庆典的激昂,反倒带着一股深沉的哀伤与追忆。

一曲《无名王》,如风过荒野,将四百年的哀思送入每个人的耳中。

琴音仿佛一道钥匙,开启了尘封的阴阳之界。

刘忙依旧跪着,双目紧闭,他的心神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与这片大地的脉搏合二为一。

刹那间,天地变色,正午的烈日仿佛蒙上了一层血色的薄纱。

无数虚幻的身影开始从大地深处浮现。

黄巾军的尸骨从荒野中挣扎爬出,它们空洞的眼眶里燃烧着不甘的鬼火,腐朽的白骨依旧紧握着锈迹斑斑的锄头;赤壁的焦魂乘着黑烟滚滚而来,它们残破的甲胄上还带着烈火的余温;凉州的胡儿牵着无头的战马,茫然地在原地打转;南蛮的妇人抱着没有面孔的婴孩,发出无声的啼哭……

成千上万,数之不尽的残魂,从四百年战乱的每一个角落汇聚而来,他们环绕着祭坛,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悲戚的漩涡。

他们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那股冲天的怨与恨,那份无尽的苦与痛,却让每一个活人都感到窒息。

人群中,曾被割去舌头的老钟,此刻正捧着自己那方空无一物的“断舌台”,他望着漫天亡魂,布满血丝的双眼圆睁,用尽全身力气,从喉咙深处挤出嘶哑难听的音节:“你们的话……你们的苦……王……听见了!”

话音未落,他空洞的口腔中竟凭空燃起一团幽蓝的火焰!

那火焰是如此纯粹,仿佛凝聚了他一生的忠诚与呐喊。

火焰骤然暴涨,化作一道青色的光芒,如流星般射出,精准地没入了刘忙的心口。

刘忙身躯一震,仿佛承受了四百年的重量。

坛侧,一身素衣的阿言,早已泪流满面。

她看着那些亡魂,看着跪倒的百姓,看着受难的刘忙,一双纤细的手在胸前疾速舞动。

她的手语不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在引动一种无形的力量——区域气运。

那本该远在百里之外的黄河,竟在此刻发出了震天的咆哮!

浊浪滔天,河道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偏转,一道巨大的支流脱离了主干,如一条土黄色的巨龙,向着祭坛方向奔腾而来。

河水绕着祭坛奔流三周,所过之处,泥土自行翻卷、冲刷,最终在祭坛外围的广阔平原上,留下了一个巨大无比、深深刻入地脉的——“民”字!

“天……天意显圣?”伏德已经彻底呆滞,他指着那壮阔无比的景象,嘴唇哆嗦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非天意。”诸葛亮的琴音未停,声音却清晰地传入伏德耳中,“是民愿成势,地脉自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