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你喊我王,我就在(1 / 2)

天光大亮,将南门广场上数万张仰望的面孔照得纤毫毕现。

那是一种混杂着期待、迷茫与一丝不安的神情。

他们为新王而来,却发现本该矗立着九层登基台的地方,空空如也,只余下一方以白石垒砌的素坛,朴素得像是乡间祭祀土地的社稷坛。

没有金阶玉陛,没有幡龙华盖,甚至连一张御座都未曾设置。

诸葛亮一袭素色长衫,立于坛前,身姿挺拔如松。

他没有宣读繁复的即位诏书,只是清朗的声音借着晨风,清晰地送入每一个人的耳中:“今日,不登基,只同行。”

广场上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是压抑不住的哗然。

不登基?

那他们齐聚于此是为了什么?

然而,短暂的错愕过后,人群中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欢呼。

那欢呼声起初零星,继而汇成洪流,直冲云霄。

他们忽然明白了,那个男人,他们选出的王,并未选择高坐于云端,而是要与他们并肩走在同一片土地上。

王不升座,反而离他们更近了。

伏德颤巍巍地捧着一个木匣走上前来,打开匣盖,露出的并非众人想象中镶金嵌玉的十二旒冠冕。

那是一顶奇异的“冕”,主体由粗糙的木料拼接而成,形制仿佛一口残破的古钟,钟口朝上,托着几块大小不一的青铜残片。

木质的冕身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无数细小的名字与一行行朴素的愿望,没有一颗珠玉,却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一整座城池的民心。

阿言走上素坛,她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布衣,神情肃穆而虔诚。

她站在坛中央,面向万民,缓缓举起了双手。

没有声音,只有一连串灵动而坚定的手语。

每一段手语打出,坛边便有书佐高声唱诵,将她的“心言”传递出去。

“愿城中聋哑者,皆授一技之长,得以自食其力。”

“愿坊内孤寡老者,皆有所养,冬有衣,日有食。”

“愿汉中田税,永减三成。”

“愿重审三年来所有冤案错案,还民公道。”

她一共“诵”出了百条民愿,每一条都源自街头巷尾最真实的期盼。

奇异的是,每当一条民愿被诵出,伏德捧着的那顶新冕上,木牌便会微微发亮,那几块心言钟的残片也随之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仿佛在与万民的心跳共振。

当阿言打出最后一条手语时,那唱诵的书佐声音都带上了颤抖:“愿……愿天下,再无影儒!”

话音未落,新冕上的青铜残片骤然变得滚烫,赤红的光芒一闪而逝。

紧接着,三声悠远而沉闷的钟鸣响彻广场。

那声音不似金石之声,更像是从每个人的胸膛里直接擂响,是万民同心的搏动!

人群如潮水般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通路。

刘忙从人群的尽头缓缓走来。

他没有乘坐銮驾,身上也并非九龙绕身的衮服,仅着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玄色长袍,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

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得无比坚实。

百姓们看着他走来,纷纷自发地跪伏下去,黑压压的一片,如同向大地致敬的麦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