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亮,晨曦驱散了长安城最后的薄雾,将金色的光辉洒在南门广场上。
数以万计的百姓汇聚于此,他们的脸上交织着期待、忐忑与一丝茫然。
本该矗立着九层登基台的地方,空空如也,唯有一方由青石垒砌的素净高坛,简朴得像乡间祭祀的社稷台。
诸葛亮一袭素色长袍,立于坛前,他清亮的嗓音透过某种奇特的共鸣,清晰地传到每一位在场者的耳中:“今日,不登基,只同行。”
短短七个字,如惊雷乍响,广场上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没有皇帝?
那他们来此为何?
人群中起了骚动,窃窃私语如潮水般蔓延。
但很快,有人领悟了其中深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兵率先振臂高呼:“王与吾等同行!”
这一点火星瞬间点燃了整片草原。
欢呼声,哭泣声,呐喊声,汇成一股撼天动地的洪流。
王不升座,意味着他没有将自己高悬于万民之上。
他选择走下来,与他们站在一起。
这种亲近,远比任何华丽的仪式更能安抚人心。
欢呼声中,须发皆白的伏德颤巍巍地捧着一个木匣走上高坛。
他打开木匣,一顶奇异的冠冕呈现在众人眼前。
那冕没有基座,只有一方粗糙的木托,托举着半面残破的铜钟。
木托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蝇头小字,细看之下,竟是无数寻常百姓的姓名与朴素的愿望。
没有一颗珍珠,没有一丝金玉,这顶冕却散发着一种比江山社稷更厚重的气息,那是民心。
一身布衣的阿言随之登坛。
她走到坛中央,面对着万千民众,缓缓抬起了那双白皙而有力的手。
她不能言语,但她的指尖,却能诉说世间最真切的渴望。
“愿聋哑者授职,得以谋生。”她的手语坚定而清晰。
话音未落,那新冕上的木托微微一震,仿佛有一个被刻下的名字得到了回应。
“愿孤老有养,幼童有教。”
“愿天下税减三成,与民休息。”
“愿积年冤狱得以重审,还天下一个公道。”
阿言的手语越来越快,一条条民愿自她指尖流淌而出。
每一条“诵”出,那顶新冕便随之震动一次,其上的残钟碎片也发出嗡嗡的低鸣,似在与万民的心跳共鸣。
当她打出第一百条,也是最后一条手语时,整个广场都安静了下来。
“愿天下,再无影儒。”
刹那间,新冕上的残钟碎片骤然变得滚烫,赤红的光芒一闪而逝。
紧接着,三声沉闷的钟响凭空而起,回荡在天地之间。
那声音不似金石之声,反倒像是……万千颗心脏在同一瞬间的搏动,充满了压抑了太久的愤怒与渴望。
就在此时,人群如摩西分海般向两侧退开,让出一条通路。
刘忙从人群的尽头,一步步走了出来。
没有銮驾,没有仪仗,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龙袍,他只穿着一件最寻常的玄色布袍,双手空空,神情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