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 > 第152章 江东的贺礼,藏着刀

第152章 江东的贺礼,藏着刀(2 / 2)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鲁肃缓缓睁开眼,涩声道:“此非雅乐……此乃军心!是民心!”

刘忙举杯,一饮而尽:“让子敬先生见笑了。我这里没什么金碧辉煌,只有一群愿意跟着我刘忙吃饭卖命的弟兄,和一群信得过我刘忙能给他们好日子的百姓。这就是我的全部家当。”

当夜,王府书房内灯火通明。

法正神色峻厉,率先开口:“主公,孙权此举,其心可诛!他表面称贺,实则一箭三雕。其一,以‘分治’之说,将主公与他并列,否定主公的汉室宗亲正统地位,是为乱名;其二,他日若我军与曹贼相争,他可借今日‘盟约’干涉我方政令,甚至以‘共治安黎庶’为名,索要汉中之地,是为图利;其三,也是最险恶的一点,他想将‘何为正统’的定义权,从许都曹贼手中抢过来,握在他和主公手中,将来他若有不臣之心,便可引今日之言为据,说天下本就该‘共治’!”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深邃,待法正说完,方才缓缓开口:“孝直所言甚是。但孙权之谋,阳谋也。我若在言辞上与他辩驳,便落了下乘,正中其下怀。破局之法,不在辩言,而在立范。他以玉璧为礼,是为‘器’,是诸侯之礼;我们便当以‘民’为礼,回赠‘民音’。让他江东上下看看,何为王道,何为民心所向。如此,则道义自显,其谋不攻自破。”

刘忙听完二人之言,心中豁然开朗。

他猛地一拍桌案,断然道:“孔明之言,深得我心!就这么办!”

他立刻下令,命吴班将今日所奏的《汉中王颂》完整录下,而后心念一动,沟通系统,耗费积分兑换出十套精密的黑石唱片压制模具。

一夜之间,十张漆黑如墨、光可鉴人的黑石唱-片便制作完成。

随后,他又命人将汉中十万百姓自发上呈的劝进万民书,连夜刻印副本;将他亲自撰写的阐述王道与霸道之别的《王道非霸论》刊印成册;再将之前李恢从南中献上的百越铜鼓王图拓印下来,此鼓乃南中诸部共主信物,象征着蛮夷归心。

唱片、民书、论着、鼓图,再加上他亲笔所书的一封回函,合为“五礼”。

信中,刘忙笔走龙蛇,锋芒毕露:“孙将军贺我以玉,我报将军以声——此声非我一人之志,乃汉中十万百姓之心跳呼吸,三军将士之金戈铁马。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民心所向,即为正统。”

数日后,鲁肃携“五礼”归吴。

吴侯府内,孙权展开刘备的回礼,眉头越皱越紧。

民书副本堆积如山,那篇《王道非霸论》更是句句诛心,而那南中铜鼓王图,则无声地炫耀着刘备对南方边陲的绝对掌控力。

最后,他拿起那张从未见过的黑色圆盘,在鲁肃的指引下,用一根细针拨动。

奇异的景象发生了,那圆盘竟自行转动,发出了清晰无比的声音——正是那日在沔阳城中听到的《汉中王颂》!

战鼓如雷,万民齐呼“汉中王”!

“砰!”孙权勃然大怒,一拳将身前的案几砸得粉碎。

唱片中传出的山呼海啸,仿佛是十万张嘴在当面嘲讽他的“分治”之说。

“好个刘备!好个诸葛亮!他这是以民为兵,以声为刃,是要把天下人心都炼成他的刀!”

长史张昭出列,拱手道:“主公,此物闻所未闻,恐为妖术。不若将其尽数销毁,再斥责刘备不尊古礼,以鬼神伎俩惑乱人心。”

孙权闻言,却发出一声冷笑,眼神锐利如刀:“子布,毁得了这十张唱片,毁得了天下人的耳朵和心吗?刘备已经出招了,他要跟我们争的,不是一城一地,是人心向背,是这杆‘正统’的大旗!”

他缓缓踱步,眼中闪过一丝狠戾:“传我命令,秘密召集江东士族名宿,我要让他们知道,刘备在汉中搞的这一套,是目无君父,是礼崩乐坏!他刘备想当民心所向的‘王’,我偏要让他成为天下儒生口中‘乱礼之贼’!”

就在江东紧锣密鼓地准备掀起一场针对刘备的清议风暴之时,一封加急密报从南中送抵汉中王府。

李恢面色凝重地禀报:“主公,南中细作传回消息,近来有一支江东商队,携带重金深入牂柯、越嶲等地,大肆收买当地的蛮族头人,并四处散播谣言,说‘刘备称王,野心膨胀,下一步必定要大规模征发南中青壮为兵,去与曹操死战’。”

刘忙看完密报,不怒反笑,笑声中满是冰冷的寒意:“他们想在我的后院点火,给我造‘民怨’?好啊,真是好手段!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民之所向,水能载舟’!”

他转身对李恢下令:“子德,你立刻带上新赶制的一批《王音集》唱片南下,再附我一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百越诸部的头人——我的这个王位,是你们亲手按下手印,共同推举的。你们签过名,就轮不到他孙权来点头或者摇头!”

李恢领命而去,刘忙的孙权想用舆论和阴谋来动摇他的根基,却不知道,他最大的依仗,从来不只是这些。

夜深人静,他的脑海中,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引导大规模“群体共鸣”,声望覆盖范围及深度显着提升。“群体共鸣”技能升级,有效范围提升至三百人,可同步并强化群体意志,持续时间十息。】

刘忙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望向窗外深沉的夜色。

与孙权的交锋,不过是开胃小菜。

他知道,江东的风浪再大,也只是长江之内的波涛。

真正能决定他命运的,那决定天下走向的真正风暴,才刚刚在北方的阴云中酝酿。

许都城里的那位天子,和那位“奉天子”的枭雄,又会如何落下他们的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