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 > 第93章 荀彧哭了,曹操的剑就该砍向自己

第93章 荀彧哭了,曹操的剑就该砍向自己(1 / 2)

刘忙指尖轻点,图谱之上,荀彧的头像微微泛光。

那一行批注字字诛心:“忠于汉室,却辅曹操;欲行王道,却处乱世。其心如弦,一拨即断。”这便是他的破绽,一个忠诚到极致,因而也脆弱到极致的灵魂。

法正站在一旁,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与他年龄不符的狠厉:“主公,荀彧乃士族领袖,声望遍于天下,若让他公然反曹,士人必疑,反为不美。上策,是让他……显得想反。”

一语点醒。

刘忙要的不是一个反叛的荀彧,而是一个被曹操怀疑的荀彧。

信任一旦崩塌,其杀伤力远胜于刀兵。

辛毗适时地呈上一卷泛黄的绢布,上面每一个字都模仿着汉献帝的笔迹,正是那份早已闻名天下的“衣带诏”的摹本。

但这一次,内容被巧妙地篡改了:“朕困许都,势如累卵。荀令君若仍念汉室忠臣,可审时度势,举义兵以清君侧。”这几句话,模棱两可,既像是恳求,又像是命令,足以引人遐想。

更阴狠的是,在黄绢的边缘,法正用几乎看不见的丝线绣上了一行密文:“徐州已有万全之策,粮草辎重皆在黎阳。”

这卷伪诏,就像一枚淬了剧毒的钉子,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钉入曹操与荀彧之间。

韩猛早已领命,安排心腹商队,将此物“无意间”遗落在许都郊外的一座破败古庙之中。

那地方,恰是曹军巡查的必经之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日后,消息如预料般传来。

许都城郊古庙发现先帝衣带诏,曹军校尉不敢擅专,层层上报,直达丞相府。

曹操闻讯,亲自策马赶赴庙中。

他站在神像的残骸前,从校尉手中接过那卷黄绢。

昏暗的庙堂里,他一言不发,手指缓缓摩挲着绢布上每一个字,目光深沉如海。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荀彧听闻此事,如遭雷击,不顾礼仪,驱车狂奔至古庙。

他看到曹操手中的黄绢时,脸色瞬间煞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雨下,声音嘶哑:“丞相!臣从未见过此诏!这……这定是刘备那逆贼离间我君臣的奸计啊!”

曹操转身,脸上竟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

他亲自上前,将荀彧扶起,拍了拍他肩上的尘土,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文若,你我相交二十余年,你的为人,孤岂会不知?起来吧,孤信你。”

荀彧稍稍心安,感激涕零。

然而,他没有看到,在曹操扶起他的那一刻,眼底闪过的一丝冰冷的疑云。

信任的言语,可以是世上最暖的春风,也可以是世上最利的刀刃。

当夜,丞相府一道命令下达:荀令君劳苦功高,身体抱恙,即日起免去监国之权,归府休养。

朝中内政,暂由军师祭酒贾诩代为掌管。

这道命令如同一记无声的耳光,狠狠抽在荀彧脸上,也抽在许都所有士人的心上。

所谓的“信任”,竟是如此廉价。

荀彧回到府邸,将自己关在书房,三日三夜,水米未进。

府中下人只听得见他一遍遍地喃喃自语:“为何不信我……为何不信我……”

第四日清晨,天降大雪。

荀彧推开房门,面容憔悴,双眼布满血丝,但他的身姿却挺得笔直。

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朝服,束好发冠,双手郑重地捧着一块象征臣子清白无瑕的玉璧,一步步走向皇宫。

他要去太庙,行“告天”之礼,请列祖列宗为他见证,以死明志。

宫门紧闭,一队虎卫持戟而立,拦住了他的去路。

为首的校尉面无表情,躬身道:“荀令君,丞相有令,今日闭宫,任何人不得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