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傲视天下的绝对自信,正是最致命的毒药,只需一剂引子,便能摧心蚀骨。
刘忙的意念沉入脑海,那本虚幻而又真实的《心理弱点图谱》应声展开。
书页翻动间,一个面容清瘦、双眼锐利如鹰的文士头像缓缓浮现,正是郭嘉。
头像之下,两行金字如烙印般深刻:
才高自负,恐被后人掩盖功绩;病体缠身,惧死后声名不彰。
法正凝视着刘备:“主公,与其日后战场相见,不如……现在就让他死在曹操的心里!”
死在曹操心里,这七个字,比千军万马更具杀伤力。
一旁的田畴忽然补充道:“主公,我曾听闻一桩旧事。郭奉孝生平最重清誉,尤其痛恨‘代笔’与‘窃谋’之说。数年前,曾有好事者模仿其笔迹,伪作一篇战策流传于世,郭嘉闻之大怒,当众斥责‘此非吾心之谋,乃宵小窃名之举!’,并亲自捉拿伪作之人。可见,若有人以他的名义献上‘遗策’,内容却与其风格大相径庭,甚至拙劣不堪……”
“那不但不会让曹操信服,反而会激起郭嘉最强烈的反弹,让他不惜一切代价自证清白。”刘忙的眸光骤然一闪,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但如果,我们送他的不是一份拙劣的遗策,而是一份‘完美’的遗策呢?”
一份从笔迹到措辞都无可挑剔,唯独其核心思想与郭嘉、与曹操、与整个曹魏集团的根基背道而驰的“完美遗策”。
法正与田畴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刘忙的意图,皆是心头一凛。
这计策,毒辣至极!
当夜,辛毗的书房灯火通明。
他本就是模仿笔迹的大家,得了刘忙的授意,更是将毕生所学发挥到了极致。
一张张上好的蔡侯纸铺开,他手腕悬空,笔走龙蛇,模仿着郭嘉那疏狂奔放中暗藏机锋的笔法,写下了一篇惊世骇俗的策论——《九策安天下》。
这篇策论,从字面上看,每一句都充满了为曹魏基业呕心沥血的拳拳之心。
然而其内容,却字字诛心。
第一策,主张“废屯田”。
言辞恳切地指出屯田制与民争利,损伤士族颜面,应尽早废除,将土地归还高门大阀,以换取天下世家之心。
这无疑是直接挖断曹操赖以生存的钱粮根基。
第二策,主张“重门阀”。
痛陈曹操“唯才是举”的弊端,认为寒门子弟根基浅薄,德行有亏,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国本,应恢复九品官人法之雏形,唯高门世家子弟方可委以重任。
这是否定曹操打破阶级、广纳贤才的立身之本。
第三策,更是石破天惊,主张“联袁氏余党”。
策论中分析,袁绍虽败,但其恩德遍布河北,其旧部与门生故吏仍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与其赶尽杀绝,不如施以怀柔,暗中联络,共同对抗南方的刘备与江东的孙权。
这是在公然挑战曹操胜利者的权威,质疑他统一北方的正当性。
每一策,都精准地踩在曹操的痛点上,每一句,都像是从郭嘉那种玩世不恭的口中说出,却又透着一股与他往日风格截然不同的腐朽与妥协。
最毒的,是策论末尾那一行绝笔署名:“嘉若早逝,天下纷乱,唯此九策,可救大魏。奉孝泣血书。”
辛毗写完最后一个字,已是浑身冷汗。
他放下笔,只觉得这纸上写的不是字,而是能杀人于无形的刀。
数日后,一名由韩猛精心安排的“江湖郎中”,以怀揣神医遗方为名,辗转进入许都。
他并未直接寻求面见高官,而是在市井之中故作神秘,最终通过一个嗜好古方奇书的富商,将这份用精美锦盒包裹的《九策安天下》,以天价卖给了程昱府上的一名门客。
那门客如获至宝,不敢私藏,连夜献给了程昱。
五日之后,这份策论,静静地摆在了丞相曹操的书案之上。
程昱府邸内,气氛凝重如冰。
他看着心腹送回来的消息,气得浑身发抖,一掌拍在桌案上:“我就知道!此策绝非奉孝手笔!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他本想当即付之一炬,将这祸胎彻底销毁。
“大人三思!”一旁的亲信连忙劝阻,“此策来路诡异,如今已呈至丞相案头。您若此时派人毁策,万一消息走漏,丞相会如何想?他恐怕会疑心是大人您嫉妒郭祭酒,故意销毁其遗策,甚至……疑心这策论背后有您的影子。”
程昱脚步一顿,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
他明白了,这是一个死局。
无论他做什么,都会陷入被动。
他猛地一跺脚,眼中满是血丝,嘶声道:“好个刘备!好一条毒计!这是要逼死郭奉孝,更是要离间我等君臣之心!”
然而,为了自保,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