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尺量天下(1 / 2)

《常见复杂先心病诊疗技术成本效益分析白皮书》(初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震荡远超预期,迅速从学术圈蔓延至政策圈、医院管理圈乃至媒体圈。

白皮书用冰冷而翔实的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一条刺眼的“成本分界线”:采用“林默术式”及“星火”管理模式,治疗一例典型复杂先心病的平均总费用,仅为传统高值耗材依赖型方案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而中期疗效指标(如再干预率、生存质量)并无统计学差异,甚至在患者远期社会功能恢复和家庭经济负担减轻方面更具优势。

这份报告没有指责任何人,它只是客观地呈现事实。但正是这种客观,让它具备了摧枯拉朽的力量。

首先坐不住的,是各地捉襟见肘的**医保局和寻求控制医疗成本的**医院管理者。他们看到了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心脏外科这一“烧钱”领域支出的可能性。咨询和索要完整报告的电话,几乎打爆了苏晚晴办公室的线路。

紧接着,一直苦于无法突破大型中心技术壁垒的众多地市级、县级医院,仿佛看到了曙光。“星火”模式不仅提供了技术,更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模板。申请前往岗巴和怒江参观、学习的医院名单迅速拉长。

就连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主流媒体,也开始以“医疗价值革命”、“挤掉医疗费用的水分”为题,进行深度报道,将“星火计划”的理念推向公众视野。

“华东联盟”试图发起的舆论反扑,在白皮书引发的巨大声浪面前,如同投入烈焰的几根枯枝,瞬间被吞噬得无声无息。他们之前攻击“星火”“技术不成熟”、“质量存疑”的论调,在铁一般的数据面前,成了笑话。

压力,瞬间转移到了“华东联盟”自己身上。

联盟内部开始出现裂痕。一些原本就是被裹挟加入、自身也面临医保控费压力的成员医院,开始动摇。他们私下联系“星火”,询问技术引进和合作的可能。

康华医疗的股价应声连续下挫。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表达了对这种依赖传统高利润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然而,真正的风暴眼,发生在一次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组织的 ,“优化高值医用耗材临床使用与管理”专家座谈会上。

会议原本是“华东联盟”试图影响政策、巩固自身地位的重要场合。然而,会议开始后,风向却完全偏离了他们的预设。

多位受邀参会的专家,包括几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在发言中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星火”白皮书的数据和观点。

一位卫生经济学泰斗直言不讳:“我们的医疗体系不能再沿着堆砌耗材、推高成本的老路走下去了!‘星火计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以价值为导向的范式。政策应该鼓励这样的创新,而不是为旧利益集团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