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日的行程,陈彦携家眷及麾下亲卫、幕僚,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泉州港。
时值初夏,南方的空气湿热,带着海风特有的咸腥气息。车队驶入泉州城,映入眼帘的景象,与北方城池大不相同。城内的建筑多采用石材以抵御潮湿和海风,街道不似洛阳那般宽阔笔直,却更显曲折蜿蜒,商铺林立,招牌上除了汉字,偶尔还能见到一些奇特的番文。街上行人肤色较深,衣着各异,不仅有中原汉人,还有不少高鼻深目、头缠布巾的番商,以及皮肤黝黑、赤脚行走的船工水手,人声鼎沸,充满了活力与混杂的异域风情。
泉州太守林致远早已率领州府一众官员,在城门口恭候多时。林致远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沉稳,一看便是干练务实之人。他乃是新帝登基后,从江南调任至此的能吏,到任不久,正逢前任因应对倭寇不力而被革职,他临危受命,主持泉州防务与重建。
“下官泉州太守林致远,率州府同僚,恭迎镇军大将军、总督大人驾临!” 林致远见到陈彦车驾,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态度恭敬而不卑不亢。
陈彦下车,虚扶一下,和颜悦色道:“林太守不必多礼,诸位同僚请起。本官奉旨南下,整饬海防,日后还需仰仗诸位鼎力相助。”
“此乃下官等分内之事,敢不竭尽全力!” 林致远连忙道,“总督大人一路舟车劳顿,下官已在府衙备下薄宴,为大人接风洗尘,还请大人赏光。”
“好,有劳林太守了。” 陈彦欣然应允。他深知,欲在此地行事,必须与地方官员搞好关系,尤其是这位看似精干的太守。
接风宴设在太守府邸,虽不如洛阳宫廷宴席奢华,但菜肴颇具闽南特色,海鲜居多,倒也新鲜别致。席间,宾主尽欢,气氛融洽。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转到了正事上。
陈彦放下筷子,神色转为严肃,问道:“林太守,本官离京前,已知泉州乃至整个闽浙沿海,近年来饱受倭寇蹂躏,城防、民生受损严重。不知太守到任后,重建情况如何?百姓安置、城防修缮,可还顺利?”
林致远闻言,放下酒杯,正色答道:“回总督大人。下官到任后,不敢有丝毫懈怠。首要之务,便是安抚流民,整修城防。如今,城外被毁村落的百姓已初步安置,或入城赁屋,或于附近安全处重建家园。州府开仓放粮,并组织以工代赈,修复被焚毁的房舍、城墙、码头。目前,泉州本城的防御已基本恢复,水寨也在加紧修缮。只是……” 他顿了顿,面有忧色,“倭寇神出鬼没,水师战船老旧,兵力不足,难以主动出击,只能被动防守。且此次受损范围甚广,彻底恢复,尚需时日和大量钱粮。”
陈彦仔细听着,不时点头。这位林太守所言,与他沿途所见和暗访的情报基本吻合,看来是个办实事的人,并未虚言搪塞。他心中稍安,继续问道:“水师现状如何?可用战船尚有几何?熟练水手、舵工还有多少?”
林致远叹了口气:“惭愧。泉州水师原有大小战船五十余艘,经连番恶战,或被焚,或沉没,如今仅余楼船两艘、艨艟十艘、海鹘小船二十余艘,且大多需要大修。熟练水手、舵工损失惨重,现存不足三百人,且士气低落。”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峻。陈彦沉吟片刻,道:“战船修缮、建造,本官会从朝廷调拨专款,并征调工匠,尽快进行。当务之急,是人。”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致远,“本官需要两类人:其一,是精通造船的能工巧匠,无论是修船、改船还是建造新式海船,都需要最好的匠人!其二,是熟悉水性、敢于出海的青壮,无论是充当水手、兵卒,还是日后从事其他海事,都需要大量人手!”
林致远立刻领会:“下官明白!造船匠人方面,泉州历来是造船重镇,民间不乏高手。下官可立即张榜招贤,并派人走访各家船坞,重金礼聘!至于熟悉水性的青壮……” 他略一迟疑,“沿海百姓多以渔为生,精通水性者众。只是,连年倭患,民生艰难,加之以往官府招募多有欺瞒,粮饷时有克扣,百姓多不信任,恐招募不易。”
“粮饷之事,林太守不必担心。” 陈彦斩钉截铁道,“凡入选新编水师者,无论水手、兵卒,粮饷皆与北疆新军同等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绝无克扣! 阵亡抚恤,加倍给予!本官持天子剑,有此先斩后奏之权,敢有贪墨军饷者,立斩不赦!”
林致远闻言,虽觉条件优厚,但仍有些忧虑:“大人明鉴,条件虽好,然百姓被欺瞒怕了,恐空口无凭,难以取信啊。”
陈彦目光一闪,成竹在胸:“无妨。本官自有取信于民之法。明日便见分晓。”
翌日,泉州城中心市舶司衙门前广场,人山人海。
一面巨大的招贤榜文贴出,由嗓门洪亮的兵士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军民人等!今有镇军大将军、沿海总督陈,奉旨整饬水师,肃清海疆。为社稷计,为生民计,特此张榜,广募贤才!”
“一募:精通造船之良工巧匠!无论修造战船、海船,凡有奇思妙技,能提升船速、坚固、载重者,一经试用的确有效,赏银百两起,并聘为官匠,食朝廷俸禄!”
“二募:熟悉水性、体魄强健之青壮!年龄十六至四十,无不良嗜好,愿投身水师,保家卫国者,粮饷与北疆新军等同,绝不拖欠!另,有操舟、泅水、辨识海路等特长者,优先录用,饷银从优!”
榜文一出,全场哗然!赏银百两!粮饷与新军等同! 条件之优厚,闻所未闻!
然而,围观的百姓们虽然议论纷纷,脸上却大多带着怀疑和观望的神色。
“真的假的?赏银百两?骗人的吧?”
“粮饷和新军一样?以前那些官爷也这么说,最后能发一半就不错了!”
“就是,当官的嘴,骗人的鬼!别信!”
“又是想骗我们去送死吧?倭寇那么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