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多金矿银矿?” 皇帝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这个信息,如同在他沉闷的心湖中投下了一块巨石!如果陈彦所言属实,那岂不是意味着……一个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就隔海相望?
陈彦继续描绘宏伟蓝图:“陛下,此策之利,绝非仅止于倭国!往南,香料、胡椒、象牙、宝石、珍贵木材,皆是我朝所需!同样,他们也渴望我朝的物产!这是一张遍布四海的巨大贸易网络!若由朝廷主导,组建强大船队,垄断这海上贸易通道,其利岂止千万?足以支撑起整个帝国的财政!届时,莫说区区赈灾、军饷,便是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大办学堂、惠及天下,亦有了坚实的根基!此乃不增赋税而国用自足的强国之道!”
他看着皇帝眼中越来越亮的光芒,最后加重了语气,并抛出一个关键利好:“而且,陛下,此事还有一利!去岁平定荆州,水师俘获、缴获了叛军大量战船、海船! 这些船只如今正泊于沿海港口,闲置无用,维护还需耗费钱粮。若以此为基础,稍加改造,便可组成一支初具规模的贸易船队,可省下大笔造船费用!正是变废为宝,化剑为犁!”
皇帝彻底被陈彦描绘的宏伟前景和扎实的可行性分析打动了!运量大、速度快、航程远、利润高,还有现成的船队基础!他仿佛看到了满载丝绸瓷器的巨舰,凭借风力,快速航行在浩瀚大洋上,远超陆路驼队的效率;又仿佛看到了那些船只归来时,船舱里堆满了黄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银锭、以及各种奇珍异宝!这些财富,将彻底填满空虚的国库,让他再无财政掣肘之忧!
风险可控,而收益……几乎是无限的!
“好!好!好一个‘物以稀为贵’!好一个海运三利!好一个‘不增赋税而国用自足’!” 皇帝猛地站起身,激动地在御案前踱步,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光,之前的愁云惨雾一扫而空,“维岳!此策大妙!思虑周详,切实可行,利在千秋!朕怎么早没想到!终日困于田赋盐铁,真是坐井观天矣!”
他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看向陈彦:“只是……此事千头万绪,涉及造船、航海、货殖、外交,绝非易事。朝中那些老夫子,尤其是御史台那帮清流,定然会以‘与民争利’、‘重利轻义’、‘有损国体’、‘奇技淫巧’等理由,群起攻之!阻力定然不小!”
“陛下圣明!” 陈彦拱手道,“故此事需周密筹划,循序渐进。初期可先以‘恢复前朝海贸旧制’、‘宣慰藩属’、‘采购海外珍稀药材’、‘利用缴获战船试行’等名义进行,低调行事,重在实效。待见到真金白银的收益,堵住悠悠众口,再图扩大。关键在于,必须由陛下信重之臣,总揽全局,赋予专断之权,避免各方掣肘。”
皇帝重重一拍龙案,斩钉截铁:“就依你之策!此事,朕意已决!维岳,此策既由你提出,想必你心中已有成算。朕命你,即刻草拟一份详细的条陈奏疏! 将此海运通商之策的利弊、步骤、所需人员、船只改造方案、货物清单、预算、可能遇到的困难(如风浪、海盗)及应对之策,给朕详详细细、明明白白地写出来!朕要以此说服内阁,推行此策!”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陈彦:“此事干系重大,乃国之命脉所系!朕欲将此重任,交托于你!待条陈上奏,朕便下旨,成立……嗯,就叫 ‘市舶总司’ !由你兼任市舶使,全权负责筹办此事!一应人员调配、船只改造、货物采购、出海贸易,皆由你便宜行事!朕给你撑腰!”
“臣!遵旨!” 陈彦心中激动,但面色沉静,单膝跪地,肃然领命,“臣必当竭尽所能,拟定详策,为陛下,为大雍,开辟这万世财源!必不负陛下重托!”
“好!朕等着你的奏疏!” 皇帝亲自将陈彦扶起,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快去准备!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臣,告退!” 陈彦躬身退出御书房。
走出宫门,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陈彦深吸一口气,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与激情。一条充满挑战却也蕴含无限可能的道路,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这不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财政危机,更是可能改变这个帝国未来命运的一次重大尝试。
他必须尽快写出一份足以打动在^_^朝臣的奏疏。这市舶总司的第一任市舶使,他当定了!这海贸之路,他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