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宸猛地醒悟,强压下冲天怒火,转身对侍立一旁、早已吓得面如土色的内侍省都知厉声喝道:“快!传朕口谕,即刻命殿前司都指挥使亲自点选精干暗卫,持朕金牌,分多路骑快马,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赶往濮阳、滑州及黄河南北沿岸各州郡!给朕彻查灾情实况,探查地方官府动向!若有延误,军法从事!”
“奴才遵旨!” 内侍省都知连滚爬爬地跑去传令。
赵宸又转向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后,深深一揖:“皇祖父,皇祖母,孙臣需即刻前往御书房处置此事,不能陪侍二老了。”
“快去!国事为重!” 太上皇帝挥挥手,语气急促,“宸儿,切记,临大事需有静气!慌乱解决不了问题!要快,更要稳!”
“孙臣明白!” 赵宸重重点头,又对陈彦道:“维岳,随朕去御书房!”
“臣遵旨!”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
赵宸屏退了所有闲杂人等,只留陈彦在侧。他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显然在巨大的震惊与愤怒之后,正在飞速思考应对之策。
“维岳,你久在地方,又通庶务,依你之见,眼下最先该做什么?” 赵宸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看向陈彦。
陈彦早已深思熟虑,立刻拱手答道:“陛下,灾情如火,讯息未明之前,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三!”
“其一,安顿流民,稳定京畿。 如今已有难民涌入京畿,后续必源源不断。需立即在洛阳城外选定合适地点,开设官办粥棚,施粥赈济,避免难民因饥寒交迫,滋生事端,或引发瘟疫。同时,需派兵维持秩序,引导流民,防止混乱。”
“其二,预防疫病,未雨绸缪。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洪水过后,腐尸遍野,水源污染,极易引发瘟疫。需太医院即刻牵头,筹措大量防治伤寒、痢疾等时疫的药材,随时准备发放。并晓谕京畿及可能受灾地区百姓,注意饮水卫生,深埋尸体,防范瘟疫。”
“其三,筹备钱粮物资,随时准备大规模赈济。 一旦暗卫确认灾情,朝廷需立即调拨巨额钱粮、衣物、药材,选派得力干员,前往灾区赈济。此事需户部、工部、太医院等衙署即刻开始秘密筹备,以免届时措手不及。”
赵宸边听边点头,陈彦的条陈清晰务实,直指要害。他走到御案前,提起朱笔:“准!朕即刻下旨!着京兆尹、开封府即刻在洛阳城外设立粥厂,开仓放粮,赈济流民,由五城兵马司派兵弹压秩序,不得有误!着太医院立即筹措防疫药材,拟定防疫章程,颁行各地!着户部、工部秘密清点库储钱粮、物资,拟订赈济预案!”
他飞快地写了几道手谕,盖上随身小玺,唤来心腹太监,火速发往各衙门。
做完这些,赵宸深吸一口气,看向陈彦,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倚重:“维岳,此事关乎百万生民,关乎江山稳定。朕需要可靠之人统筹全局。你心思缜密,勇于任事,这赈灾事宜,朕欲交予你总揽,你可愿意?”
陈彦没有丝毫犹豫,单膝跪地,肃然道:“陛下信重,臣万死不辞!必当竭尽全力,安抚灾民,防控疫情,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好!” 赵宸扶起陈彦,“但此事千头万绪,需有章法。你且先回府,将今日所见所思,以及方才所陈三条,详细写成一封奏疏。 不仅要言明灾情之危、赈济之急,更要提出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赈灾章程,包括人员调配、钱粮调度、物资运输、防疫措施、灾后重建等方方面面。朕要凭此奏疏,明日朝会,说服群臣,全力支持赈灾!”
“臣,遵旨!回去后立刻起草,明日一早便呈送陛下御览!” 陈彦深知责任重大,时间紧迫。
“去吧。朕等你的奏疏。” 赵宸拍了拍陈彦的肩膀。
陈彦躬身退出御书房,快步离去。他知道,今夜,对他,对皇帝,对整个大雍朝廷,都将是一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