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239章 密旨急召储君返 暗流涌动晋王谋

第239章 密旨急召储君返 暗流涌动晋王谋(1 / 2)

庐江城内,太孙行辕。

太孙赵宸与参军陈彦、昭武校尉石头、扬威校尉常胜等核心将领,正围在巨大的荆州沙盘前,商讨着进军方略。连日来,在陈彦的统筹下,江南各道援军已初步整合,粮草军械源源不断运抵,水师船只也在加紧督造、调配,全军上下弥漫着一股积极备战的昂扬士气。

太孙凝视着沙盘,沉吟不语。石头、常胜等将领虽求战心切,但听了陈彦的分析,也觉有理,纷纷点头。

“维岳为人,老成持重。” 太孙最终点了点头,压下心中急于为庐江殉难将士报仇、一举平定叛乱的冲动,“就依此策!传令各军,暂缓渡江,全力操练水师,熟悉水战,多派斥候细作,探查荆州虚实,分化瓦解敌军!务求一击必中,以最小代价,平定荆襄!”

“末将(臣)遵命!” 众将齐声领命。

战略既定,大军开始转入紧张的备战和训练阶段。太孙每日巡视各营,督促水师操练,审阅细作传回的情报,看似平静的庐江水面下,暗流汹涌,只为那最终的一击。

然而,这份战前的平静,在几天后,被一道突如其来的密旨彻底打破。

这一日,一骑背插三根金色羽毛、风尘仆仆的钦差,在亲卫的引导下,直入行辕,高呼:“圣旨到——!太孙赵宸接旨——!”

太孙及众将心中一惊,急忙设香案跪迎。

钦差展开明黄卷轴,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近感国事繁巨,思虑良多,甚念皇太孙。着皇太孙赵宸,接旨之日,即刻交卸军权,轻车简从,火速返京觐见,不得有误!荆州一应军务,暂由参军陈彦权宜处置,持朕符节,节制诸军。钦此——!”

圣旨内容简短,语气却异常急迫,甚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制意味。

太孙听完圣旨,愣住了。交卸军权?火速返京?皇祖父为何突然下此旨意?眼下正是平定荆州的关键时刻,为何要急召自己回京?是因为自己此前弹劾四叔祖的奏章,惹得皇祖父不快?还是朝中出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变故?

一时间,无数疑问涌上太孙心头,让他感到困惑甚至一丝不安。他抬头看向钦差,试图从对方脸上看出些端倪,但那钦差面色肃穆,目不斜视。

“孙臣……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孙压下心中疑虑,恭敬接旨。

起身后,他忍不住问道:“钦差大人,皇祖父……龙体可还安泰?为何如此紧急召孤回京?”

那钦差拱手,语气平静却滴水不漏:“回殿下,陛下龙体安康,只是思念殿下心切,且有些国事欲与殿下商议。殿下接旨速回便是,京中一切安好。”

这番官方说辞,并未消除太孙的疑虑,反而让他更加觉得事有蹊跷。但圣旨已下,不容违抗。

太孙深吸一口气,转身看向陈彦等将领,目光复杂。他将军权符节和圣旨郑重交到陈彦手中:“维岳,皇命难违,孤……必须即刻返京。荆州军事,乃至东南大局,孤……就托付给你了!望你谨守‘稳’字诀,持重行事,一切以稳妥为上,待孤京中事毕,再图后计!”

陈彦双手接过符节,感觉重如山岳,他心中同样充满疑惑和担忧,但此刻只能肃然应命:“臣!陈彦,必竭尽全力,稳住局势,不负殿下重托!请殿下放心返京!”

太孙又看向石头、常胜等将领:“石校尉,常校尉!尔等需全力辅佐陈参军,谨遵号令,共保东南安宁!”

“末将等遵命!誓死辅佐陈参军!” 众将轰然应诺。

军情紧急,太孙甚至来不及多做安排,只能带着满腹的疑惑和一丝不祥的预感,在数百名精锐亲卫的护送下,与传旨钦差一道,轻车简从,匆匆离开庐江,踏上了北返洛阳的官道。

车驾一路北行,速度极快。 太孙心事重重,皇祖父那急迫甚至带着一丝强硬的旨意,始终在他心头萦绕。

行至半途,在一处驿馆歇息时,那名一路沉默寡言的传旨钦差,终于寻了个无人时机,悄悄来到太孙身边,屏退左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压低声音,带着哭腔道:“殿下!奴婢……奴婢有罪!此前在军中,人多眼杂,奴婢不敢实言相告!”

太孙心中猛地一沉:“到底怎么回事?快说!”

“殿下!” 钦差叩首道,“陛下……陛下他……前些日子,览殿下奏报汉王谋反、庐江惨状,惊怒交加,当场……当场晕厥了过去!”